中国古建筑营造:大同明长城与得胜堡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11-23 09:35:10  来源:华广传媒
核心提示:长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瑰宝,举世闻名、享誉中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而大同长城无论在建筑的年代、规模、风格各个方面,都在中国长城极具代表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长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瑰宝,举世闻名、享誉中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而大同长城无论在建筑的年代、规模、风格各个方面,都在中国长城极具代表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明代大同为九边重镇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今天在大同所能看到的长城,以明长城遗迹为主。大同明长城主要建于嘉靖年间,由宣大总督翁万达创修。大同镇长城东起天镇县东北镇口台,西至丫角山(今内蒙古清水河子上村东山),全长335公里。这段长城的盛衰代表了明王朝300年的起落。



  在大同,明长城自居庸关以西,分南北两线到山西偏关会合,被称为内、外长城。外长城即居庸关西北经赤城、崇礼、张家口、万全、怀安而进入大同市的天镇、阳高、大同、左云沿内蒙古、山西交界处,达于偏关、河曲;内长城从居庸关西南经河北易县、浑源、阜平而进入大同市的灵丘、浑源,再经应县、繁峙、神池而至老营。内外长城组成钳形防御线,蜿蜒雄奇。


  大同明长城附近建有边堡城,有“边墙五堡”和“塞外五堡”一说。“边墙五堡”有内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之分。通常说的“边墙五堡”是指“内五堡”,即镇边、镇川、宏赐、镇鲁、镇河五堡;“外五堡”为镇羌、破鲁、灭鲁、威鲁、宁鲁五堡;“塞外五堡”为得胜、拒墙、拒门、助马、保安五堡,均在大同城北。如今由镇边堡西经三墩、镇川口,西跨西寺梁山,抵宏赐堡这段内五堡长城,为黄土夯筑,墙体十分坚固,保存较好,城墙高五米以上,是大同市境内明长城较为突出地段,又与永固陵、万年堂邻近,是边塞风情旅游的最佳地段。越长城,攀堡台,一条巨龙飞腾在塞上古城崇山峻岭之间,配以内堡外墩,烽堠相望,边塞风光尽收眼底,蔚为大观。



  古今纵观,长城就像一座内容庞大的建筑博物馆,一座堡寨就是一座活生生的古建雕塑样本。得胜堡是明长城的重要军事边堡,也是蒙汉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节点。不仅军旅文化、边塞文化底蕴深厚,而且民族融合文化尤为丰厚。走进得胜堡,触摸长城,触摸真实的历史,触摸那一段段我们想要探究和了解的岁月……


  坐落于大同市城北40公里处新荣区的得胜堡,是一个鲜活于历史,遗落在现代的古堡。得胜堡群由得胜堡、镇羌堡、四城堡、得胜口月城以及专供到此交易的商贾居住的“南、北致远店”组成。从远处望去,方方正正的城堡,黄褐色的墙体把城堡内的民居围裹起来。城门洞开,堡内建筑一览无余。透过油漆从碑文上看,得胜堡是明代嘉靖年间为抗击当时南侵的蒙古、瓦剌而建。“得胜”二字自然告诉世人,当年抗击入侵者的多少男儿血染征袍,从这里得胜凯旋。



  明隆庆年间,为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明王朝与蒙古鞑靼部落化敌为友,在得胜口设马市,使得这里不仅成为了边关人员往来的交通要道,而且也成了蒙、汉进行物资交流和买卖交易的主要场所。


  当年的得胜堡战则“南北交锋,烈马嘶鸣”,和则“贡使络绎,商队接踵”,十分兴盛。同是明长城,这里也许无法媲美北京八达岭长城的雄伟,但这里苍凉古朴,却更能让人感觉到历史沧桑的氛围。


  如今的得胜堡褪去了往日的辉煌,围城的残垣断壁尘封了当年金戈铁马的悲壮,也埋葬了昔日买卖交易的繁华,只剩下落寞的黄土墙依然伫立在塞外。虽然黄土无言,站在那里,却仿佛依然能听到历史在耳旁呼啸......


 
标签: 长城

本文标题: 中国古建筑营造:大同明长城与得胜堡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64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