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仪 | 古人见面为什么要跪拜?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9-24 13:30:54  来源:不倦读书
核心提示:跪拜礼最早可追溯至《周礼》中所记载的“九拜之礼”,这一礼仪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当时的社会普遍采用席地而坐的方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采用跪坐的姿态。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跪拜礼作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形式,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更是时代精神和社会变迁的缩影。从先秦时期的“稽首礼”到清朝的“三跪九叩”,跪拜礼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最终在辛亥革命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跪拜礼的起源与发展


  跪拜礼最早可追溯至《周礼》中所记载的“九拜之礼”,这一礼仪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当时的社会普遍采用席地而坐的方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采用跪坐的姿态。在这种背景下,向他人表示敬意时,只需身体前倾并挺直腰杆,臀部离开脚跟,即转变为跪姿;若双手触地,则成为拜姿。这种礼仪在君臣之间的交往中尤为常见,双方皆跪坐交谈,臣下在表达敬意时则行“稽首礼”。


  进入汉朝,尽管跪坐的传统继续沿袭,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跪拜礼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这一时期的一些壁画中仍可见到人们跪坐的形象,反映出跪坐文化的延续。


  从席地而坐到高型坐具的转变


  到了五代至宋朝,随着高型坐具如椅子的普及,人们的坐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不再席地而坐,跪拜逐渐成为一种刻意为之的动作,其尊卑色彩也变得更加明显。在宋朝,大臣们在正式的仪式典礼上才会向君主跪拜,而在日常觐见时则多采用站立或揖拜的方式表示尊重。



  跪拜礼的强化与极端化


  元朝时期,君臣关系被视为一种主仆关系,大臣在向皇帝上奏时必须下跪,这种做法具有强烈的卑微与谄媚色彩。明朝继承了这一传统,并进一步强化了跪拜礼的要求,朱元璋甚至规定臣下见皇帝时必须下跪,下级向上司禀事时也需行跪拜礼。《大明会典》对此有着明确的规定。


  清朝进一步发展了跪拜礼,不仅要求臣民对皇帝跪拜,还加入了磕头的环节,分为不同的形式,如“一跪三叩首”、“二跪六叩首”、“三跪九叩首”等。清朝皇帝还要求外国使节行跪拜礼,如英国使节马戛尔尼访华时发生的礼仪争端,反映出天朝秩序与现代平等外交理念之间的冲突。



  辛亥革命后的礼仪变革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跪拜礼也随之退出了国家政治生活。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与宣统皇帝在紫禁城养心殿举行的最后一次朝见仪式上,内阁大臣们首次摒弃了跪拜礼,改行三鞠躬礼。这一变化不仅是礼仪上的革新,更是时代精神蜕变的象征。


  跪拜礼的变迁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发展,也折射出君主权力的加强与士大夫地位的变化。从宋朝士大夫敢于直言进谏,到元明清时期大臣地位的急剧下降,直至辛亥革命后跪拜礼的废除,这一系列变化见证了中国社会从封建专制走向共和民主的过程。尽管物质上的跪拜已被废止,但在精神层面上,如何摆脱旧时代的束缚,实现真正的平等与自由,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标题: 中国古代礼仪 | 古人见面为什么要跪拜?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66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