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茶文化普及盛兴的年代,南宋《梦粱录》中记载,“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不知道宋朝盛行的茶,是什么味的?
“茶事之兴,始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文人饮茶一系列的操作,称之为点茶。唐代多“煎茶法”,宋则以“点茶法”为主,前者更重技艺,后者在于意境。根据茶学家陆羽《茶经》的记载,煎茶法是水第一次烧开后加少许盐,再次沸腾时加入茶末,再次沸腾茶则成;点茶法先将蒸制后的茶叶磨成粉末并过筛,用沸水将茶盏烫热,将茶末放入茶盏加入沸水调成膏状,之后再点入沸水,用工具搅动茶膏,茶汤浮起乳沫时茶成。这样来讲,知否剧中的碾茶、罗茶、候汤、熁(xié)盏、点茶一系列程序便有据可考的了。
宋代流行斗茶,茶叶品质和调茶手法的比拼,包括汤色、水痕、茶味等。斗茶时一种技艺叫分茶,就是在茶汤上用点茶形成的白沫创作出各种图案,也称为“茶百戏”或者“汤戏”,看文字描述,跟咖啡拉花一般。《梦华录》中有赵盼儿与胡掌柜茶汤巷斗茶一段情节,便是运用“茶百戏”这一分茶技艺,赛后再附上一句总结提升:“所谓茶道者,只要遵其道,便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茶如人,人如茶,如果茶汤香凝悠远自然能得赏识,又何必在乎它是来自御茶园,还是出自钱塘山畔呢。”精湛的技艺加上不俗的认知,赵盼儿自然是赢。
相比于点茶,在宋代民间很受欢迎的一种且更富有烟火气的茶叫擂茶,擂茶更像是一种加了茶的粥。像《知否》中的七宝擂茶,便是将炒熟的绿茶芽捣碎,过程中还要加入芝麻、花生、绿豆、葛粉、糯米、红豆、生姜、盐作为辅料,捣碎成泥后加沸水过滤,之后煮沸就可以喝了。随着饮茶越来越专业化,这种茶粥的受众更多变成了底层民众。放现在来看,更像是各种茶味的代餐粉?
宋朝是一个风雅且风度的朝代,可称为汉文化的高峰。后来的元代以后,点茶法逐渐被泡茶法取代。明代开始,沏茶便直接将散茶置入壶中用沸水冲泡,简洁高效却也不失茶味,沿用至今。这种变化也不知是好或不好,一方面仪式感风雅度满满的点茶文化一下子精简失去了不少意境,另一方面泡茶流程的简洁高效着实省事了不少,不然像《红楼梦》中41回贾母来到拢翠庵,妙玉请茶时为贾母奉上“老君眉”,若这杯茶以“点茶法”制作,那妙玉因嫌弃刘姥姥而舍弃的茶具便不只名贵的“成窑五彩小盖钟”一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