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在梁枋、斗拱、天花等部位精心绘制的装饰彩画,可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等类型。
彩画一方面是对建筑物的装饰,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木建筑起到保护作用,减少风雨、蛀虫等对木材的侵蚀。其中,旋子彩画又称学子、蜈蚣圈,是中国古代建筑彩画的一种重要类型,在等级上仅次于和玺彩画。
旋子彩画
(1)旋子彩画名称由来
旋子彩画中最具标志性的图案是旋花。旋花形状呈圆形,花瓣层次分明,由中心向外层层扩展,犹如漩涡一般,给人一种旋转的动态感。这种独特的花纹是旋子彩画名称的主要来源之一。比如在梁枋的枋心、藻头、箍头等部位,都大量运用了旋花图案。枋心是彩画的核心部位,通常绘制较大的旋花图案,其花瓣细腻、线条流畅,旋转的形态十分明显。藻头部分的旋花相对较小,但同样具有鲜明的旋转特征,与枋心的旋花相互呼应,使整个彩画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2)旋子彩画的起源
旋子彩画最早出现于元代,当时已出现简单的旋花图案。明初即基本定型,清代进一步程式化,是明清官式建筑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彩画类型。
(3)旋子彩画的分类
旋子彩画按照用金多少可分为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五墨六个等级,贴金多的等级高,贴金少的等级低。
其中,金琢墨石碾玉运用金粉仔细地勾勒出图案的轮廓线条,这些线条流畅、纤细且富有光泽,能清晰地展现出图案的形态和结构,使图案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北京故宫太和殿作为故宫中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建筑,太和殿在建筑装饰上采用了最高规格。其梁枋上的彩画运用了金琢墨石碾玉的技法,彰显皇家威严与尊贵,是该技法的典型代表。比如殿内的蟠龙金柱,从柱身到柱头的彩画,都展现了金琢墨石碾玉的精湛工艺,所有轮廓线条都沥粉贴金,花心与菱地均点金,花瓣用青、绿色退晕,枋心绘制龙锦图案,工艺繁复,精美绝伦。
烟琢墨石碾玉彩画主要以青、绿等冷色调为主,色彩淡雅清新。这些颜色经过精心调配,相互搭配和谐,给人一种宁静、高雅的感觉。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在建筑装饰上具有很高的规格,大殿使用烟琢墨石碾玉彩画,体现了其尊崇的地位。
金线大点金彩画的轮廓线条用沥粉贴金,显得金光闪耀,增加了彩画的华丽感与立体感。花心与菱地点金,让图案的重点部位更加突出醒目,但花瓣不作退晕处理。比如曲阜孔庙大成殿作为祭祀孔子的重要场所,大成殿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殿内的梁枋彩画部分采用了金线大点金,图案精美,色彩庄重,既体现了对孔子的尊崇,也展现了古代建筑彩画工艺的高超水平。
(4)旋子彩画的特点
在色调上,主要是采用黄色和青绿色。用金线和墨线勾勒。旋子花心则用金色填充。藻头(找头)绘有旋花图案。枋心(方心)的图案可以由龙、凤、锦纹组成,称为金龙枋心、龙锦枋心,等级高;枋心的图案也可以由花卉、奎龙、山水、一字组成,也可以空着,等级较低。画面构图通常分为三段,中间是枋心、两边是藻头和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