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安县文化部门工作人员走进乡村对散落在民间的文化遗产进行再普查,在原来保护的基础上,出台更加完善的保护方案。近年来,该县在资金、政策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重点保护,不仅使项目得到了良好的传承,而且通过不断创新,逐渐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促传承发展的路子。
铁门镇刘岭村83岁的王汉宾一有空就“猫”在村文化大院,整理九莲灯表演器具“小马驹”。作为第十代传承人,王汉宾8岁开始学习,后来担任“总指挥”。
九莲灯属传统民间舞蹈,是新安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始于清乾隆年间,因表演时由9人持莲花灯舞蹈,故名九莲灯。王汉宾说,九莲灯被外界所知是在1991年过年时的洛阳民俗文化庙会上,被称为“河洛一绝”,2008年,登上了央视《乡土》栏目,2009年还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村村委会主任王大红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九莲灯表演也出现了很多新变化。这些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确保了九莲灯始终如一的“生龙活虎”。
中年以上的新安人都有使用土布的记忆。随着现代纺织技术的普及,如今农村已难见织布机的影子,穿土布衣服,更成为人们遥远的记忆。
然而,走进黛眉工艺手织布公司的展厅,琳琅满目的土布产品让人惊喜不已:床上四件套、衬衫、男女睡衣……传统的土布在这里焕发出独特的光彩,成为一件件充满现代气息、适合现代人使用的工艺品或实用品。因其传承了传统手法,这些崭新的产品又成为民间传统技艺传承与发展的绝佳载体。
黛眉手织布工艺是如何传承至今的?该技艺传承人陈小团说,从2001年开始,该县文化馆对手织布工艺进行了全面调查,收集纹样300余种。近年,以公司为龙头,新安县组织了多次手织布艺术展,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在大型展览和经贸交流会上,黛眉手织布经常成为展会的焦点之一。
“名扬陇海三千里,味压河洛第一家”,这是穿行在陇海线和310国道上的行人过客送给新安县烫面角的美誉。
新安县烫面角是豫西名吃、河洛一绝。它融合了包子和水饺的优点,又运用了烫面的工艺,色、香、味、形独特。该食品用料严格考究,制作工艺完备精细,状如新月,色如琼玉,面软皮筋,筷夹不破,爽滑利口,油而不腻。
然而,新安烫面角虽然声名远扬,在豫西地区分店较多,但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境地,未能形成一定规模。为推动传统美食发展,使其与新安旅游产业发展相融合,近年,新安县组织开展了以弘扬传统美食文化,培育本地特色餐饮品牌为宗旨的餐饮文化节活动,将该县的特色小吃、名菜等进行集中展销,上演“美食的诱惑”。
该县文广新局局长王书林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辈留下的宝贵财富,在充分享受这些文化瑰宝的同时,新安县政府搭台,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实现非遗的有效保护,使其不断传承并发展壮大。”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