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营造|建筑群的组合样式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12-09 09:02:22  来源:AIEStudio
核心提示: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其中特别擅长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人们对所在建筑群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感受也只有进入到各个院落才能真正得到。

  古建筑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展现了古代工匠们巧夺天工的建筑技艺和深邃的美学理念。每一座古建筑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每一块砖瓦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在本期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剖析中国古建筑的结构,探索那些历经千年风雨依旧屹立不倒的建筑奇迹。


  建筑群的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其中特别擅长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人们对所在建筑群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感受也只有进入到各个院落才能真正得到。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它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在易受自然灾害袭击和社会不安因素侵犯的社会里,这种封闭的庭院是最合适的建筑布局方案之一。庭院是房屋采光、通风、排泄雨水的必需,也是进行室外活动和种植花木以美化生活的理想解决办法。


  由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不同,庭院的大小、形式也有差异:例如北方的住宅有开阔的前院,以求冬天有充足的阳光;南方为了减少夏天烈日曝晒之苦,庭院常做得很小,形象地称之为“天井”;这样还可增强室内的通风效果;而山地的建筑,限千基地狭窄,往往不能采用规整、开阔的庭院布置;公共性的建筑,则因大规模的活动场面而要求宽宏的院落。


  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门屋”或“倒座”),则称“四合院”。在园林中也常采用庭院来组成小景区,形成园中安静的一隅,这种庭院和围合方式就非常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可任意设计。


  中国古代建筑庭院组合举例


  沿着一条纵深的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与建筑物的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能达到某种精神境界一或崇敬、或肃穆、或悠然有出世之想,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所特有的艺术手法。有人以之比作中国山水画的长卷,能产生步移景异、引人入胜的效果。



  例一北京故宫檩和椽


  中轴线上自南而北由大清门(低、小)-T形狭长庭院一天安门(高、大)-长方形庭院一端门(高、大)一纵长形庭院一午门(高、大)一横长宽阔庭院一太和门(低)-方形宽大庭院-太和殿(高、大)。在达到主殿太和殿前需经过1600余米长的轴线及高低大小不同的五门五院,以衬托皇帝的至高无上的威严。其他内廷和外朝两侧的附属建筑与庭院相对降低减小,以突出三殿为中心的皇权象征。



  例二曲阜孔庙


  在460余米长的中轴线上经历6个院落、3座牌坊、7座门殿才达到主殿大成殿。和故宫不同的是前面的5个院落遍植柏树,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环境,大成殿前主庭院内也是古柏参天,因此形成一种清静肃穆的氛围,这和尊崇孔子“先师”地位的要求相符。和故宫很不一样。


  例三苏州留园


  从城市街道进入园门后,须经过60余米长的曲折、狭小、时明时暗的走廊与庭院,才到达主景所在的涵碧山房”,成功地运用了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少衬多的对比手法,使园林空间与景色收到豁然开朗、山明水秀的效果。这一段60余米的路程也把城市的尘嚣隔绝在外,使人们的情绪得到净化而进入悠游山水的境界。



江苏苏州留园平面


  在中国古代,当一座大建筑群的功能多样、内容复杂时,通常的处理方式是将轴线延伸,并向两侧展开,组成三条或五条轴线并列的组合群体,但其基本单元仍是各种形式的庭院。另一种总平面形式是纵横轴线方向都作对称布置,常用于最庄重严肃的场所,如礼制建筑中的明堂、辟雍、天坛、社稷坛、地坛以及汉代的陵墓等。


中国古代建筑群总平面举例


 
标签: 中国古建筑

本文标题: 中国古建筑营造|建筑群的组合样式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70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