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是螺贝类的总称,“钿”则寓含镶嵌装饰之意,螺钿工艺又称螺甸、螺填、钿嵌、坎螺以及罗钿等,是我国的传统非遗文化瑰宝之一。
螺钿相传起源于商代的漆器,至唐代,中国的螺钿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铜镜漆背螺钿,更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瑰宝。清代是螺钿家具达到高峰的时期。
螺钿的镶嵌工艺技法非常丰富,通常可分为硬钿、软钿与镌钿三大类。硬钿又可分为厚片硬钿、薄片硬钿、衬色甸嵌、硬钿挖嵌。
螺钿的主要材料是各种螺壳和海贝,通常采用的品种有螺壳、海贝、夜光螺、三角蚌、鲍鱼、砗磲壳等。
这些材料具有独特的色彩和光泽,在光线下能产生奇幻、绚丽的艺术效果,为螺钿工艺品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
螺钿的制作工艺复杂,一般都要经历数道工艺将普通的贝壳,打磨成薄如蝉翼的片材,经过螺钿装饰的器物,绚丽奇幻、光华可赏,来自天然产物的斑斓色彩,惊艳之余还带着一种低调的奢华感。
被广泛应用于漆器、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关的工艺品上。
随着非遗文化的盛行,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体验到螺钿手工的魅力,我们将其制作工艺化繁为简,让人人都能成为“螺钿大师”!
现代螺钿的制作,一般采用的是浅金色合金材质的胎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胎底的形状和性能,比如胸针、发簪、耳饰……
DIY制作时,需要先将胶水少量的涂抹在胎底需要填充的位置,再用牙签将胶水均匀的铺开,之后再填充不同色号的螺片。
填充螺片时需要顺着胎底形状的纹理,按照配色一圈一圈的填充,可以用镊子或牙签来辅助填色。
填色的过程一定要耐心,不要心急,每次蘸取少量的螺片,一点点的粘贴在胎底上。
一开始只需要将胎底用稍大的螺片覆盖即可,尽量填充至没有缝隙,当完成一个区域的填色后,可以查看一下是否还有漏缺,如果有及时再粘贴一层螺片。
如果胎底有特别纤细的线条,就挑选最小颗的螺片来填色,一点点慢慢细心的填充。
最后,在螺片填充完成后,需要再涂一层UV胶来保护贴面,如果胎底的形状比较大,可以分区域涂胶,每次少量多次的出胶,后用牙签涂抹均匀。
每一个区域涂胶完成后,都需要及时的晒灯固化胶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封层胶涂抹1-2遍。
除此之外,也可以DIY螺钿画,一般选取在黑色的背景下制作,最后装上相框,一幅“五彩斑斓的黑”就制作完成啦~
将螺贝打碎后,再一点点重组,即使没有阳光,也有流光溢彩的色调,如暗夜精灵般,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