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的“社保卡”有哪些福利?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11-03 09:10:31  来源:小代话文史  作者:刀锋
核心提示:如今,我们几乎人人手持一张“社会保障卡”,此卡如同钥匙,解锁了报销医疗费用、领取失业保险、享受退休养老金等诸多福利政策的大门。这些,无疑是国家赋予我们公民的宝贵福利。

  如今,我们几乎人人手持一张“社会保障卡”,此卡如同钥匙,解锁了报销医疗费用、领取失业保险、享受退休养老金等诸多福利政策的大门。这些,无疑是国家赋予我们公民的宝贵福利。那么,回溯历史长河,古人生病时又该如何应对?他们的养老问题又是如何解决?封建王朝是否也会为平民百姓提供这样的福利呢?


  以宋朝为例,让我们一同探寻,若拥有一张宋朝人的“社保卡”,能享受到哪些由国家慷慨赐予的福利。选择宋朝作为探究对象,是因为在此之前的朝代,福利制度尚显零散且内容单一,直至宋朝,社会保障制度才变得全面而高效,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01、宋朝“社保卡”功能一:公费医疗,其下又有三大支柱


  其一,平价药店,如官营的医药局,药品价格亲民,甚至时免费发放给贫困人群,国家财政部门每年拨款近十万贯作为医疗补贴,确保大多数平民能够负担得起药费。此举在《梦粱录》中亦有记载,详细描绘了官府如何拨款、设立药局、救治病患的情景。


  其二,扶贫医院,如“安济访”,首创于苏轼,他在杭州任知府时,自掏腰包开设“安乐”病访,后改名为“安济”,并委托僧人管理。此访三年内便救治了上千名病患。至宋徽宗年间,“安济访”制度得以推广,国家颁布安济法,要求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寨均需设立,为贫困病人提供救治,并设有隔离病房,以应对传染性疾病。


  其三,设置安乐庐,专为旅途中染疾的旅客提供庇护。无论迁居、探亲、旅行还是经商,一旦途中病倒,安乐庐便是他们的避风港。宋朝此举,可谓细致入微,尽显人文关怀。



  02、宋朝“社保卡”功能二:养老保幼,涵盖两大方面


  其一,养老制度,包括敬老院的设置与养老补贴的发放。朝廷出资设立福田院、居养院、安济院等养老机构,为年老无依者提供庇护。年满六十岁的老人可申请进入,享受每日的米、钱补贴,年岁越高,补贴越丰厚,包括大米、柴火钱、酱菜钱,乃至布衣、棉衣,无微不至。


  其二,养幼制度,包括孤儿院的设置与预防性“幼儿”保护。朝廷出资收养弃婴与孤儿,每月提供生活所需,鼓励收养家庭,并给予资助。同时,推行“胎养助产令”,为贫困家庭发放养儿补助,以防弃婴、杀婴之悲剧。


  03、宋朝“社保卡”功能三:扶贫政策,涵盖流浪救助、死者救助与政府借贷


  官方对流离失所者实施全面救助,冬日发放必需品至次年春天。成立“漏泽园制度”,安葬无人认领的死者,政府出资或提供无息贷款助其安葬家人。同时,政府向平民发放低息或无息贷款,包括粮食、种子等生活必需品,实乃利民之举。


  然而,宋朝“社保”福利之下,亦隐藏着弊端。


  福利病蔓延,部分发达地区福利过度,导致懒人现象,人们争相进入福利机构,不事生产。财政压力巨大,国家虽多方筹措资金,但仍难以支撑庞大的福利支出,加征税收成为无奈之举。形式主义色彩浓重,福利实施中道德教化重于实际问题解决,救助对象选择偏颇,甚至发生骗取资金之腐败现象。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宋朝福利制度之优点,当为我所用,以弥补当下之不足;其弊端,亦当引以为戒。


  启示我们:一要保障政府社保的同时,引入社会力量,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减轻资金压力;二要完善监督体制,严防腐败,确保资金用到实处;三要扶贫与扶志并重,授人以渔,激发内在动力;四要避免形式主义,将福利制度落到实处,追求资金效益最大化。


  本文仅窥探了宋朝福利制度之冰山一角,实则拥有宋朝“社保卡”,尚可享受助学、抚恤等诸多福利。尽管宋朝社会保障制度存有瑕疵,但在千年之前能达到如此福利水平,且制度全面、实施到位,实属不易。


 
标签: 宋朝

本文标题: 宋朝人的“社保卡”有哪些福利?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73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