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中彩画的种类与样式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11-16 09:17:43  来源:十三级小匠人
核心提示:彩画是对木构架进行装饰的技艺,同时彰显建筑等级。彩画的存在,让厚重威严的木建筑顿时轻盈,彩画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还可增加木料的防腐防蛀性。

  彩画是对木构架进行装饰的技艺,同时彰显建筑等级。彩画的存在,让厚重威严的木建筑顿时轻盈,彩画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还可增加木料的防腐防蛀性。


  我国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彩画的雏形,至秦汉时已很发达,出现了龙、云等纹样,南北朝时期受佛教的影响,彩画中又增添了卷草、莲花、宝珠、万字等纹样,兴起墙面涂白,木面涂红的彩画方式。隋唐时期官式建筑彩画以朱白为主,丹粉刷饰的细部做法在唐代已定型。


  宋代以线条轮廓和图案造型为主青绿为主色、红黄为陪衬,清淡雅致且少用金饰。


  宋代彩画,尤其是北宋彩画,根据建筑等级的差别,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土朱刷饰三类,以五彩遍装等级最高,彩画绘在梁、枋和天花等处。



  其中的梁枋彩画大多由如意头和枋心两部分构成,精美大方而又富有吉祥意义。宋初彩画大多保有唐代彩画的细致华美之风,题材上多为卷草、凤鸟、飞天等。


  到了元代彩画则以青绿为主,辅以黑白线作轮廓线色调冷暖相间,对比强烈。


  明清时期的彩画,不仅已经发展到了十分成熟的阶段,而且它还对建筑的色彩起到了一个谐调作用。由于琉璃瓦,尤其是明亮的黄色琉璃瓦被较多地使用,为了在色彩上更显突出,组合更耀眼、明丽,屋檐下的装饰一改宋代以前的暖色基调,而变为以青绿为主的冷色,所以,我们常说清代的彩画为青绿彩画。


  明清时期彩画大体可分为五大类,包括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宝珠吉祥草彩画和海墁彩画。


  其中又以旋子、和玺、苏画三种最常见,每种彩画主要都是由箍头、方心和藻头(找头)等几部分构成。



  和玺彩画:是明清建筑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在故宫的建筑中很常见。较突出的有太和殿和乾清宫。以青,绿为主色,它的两个主要特征是:藻头为横“M”形箍头、藻头、方心上均画有象征帝王的龙纹。


  旋子彩画:多用在次要的宫殿、配殿或其他建筑上。因其外层花瓣采用漩涡状花纹而得名,它与和玺彩画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其藻头部分绘的是一种旋子图案。旋子图案实际上是一种以圆形切线为基本线条所组成的有规则的几何图案,其外形是旋涡状的“花瓣”,中心为“花心”,也称“旋眼”,所以旋子图案乍一看起来就像是一朵花。


  苏式彩画:在宁寿宫花园的亭、台、楼、阁等建筑上使用的多是苏式彩画,苏式彩画不再用龙、凤作图案,而用各式的人物、山水、花草、虫鸟,布局上也灵活多变,在青绿色之外加用红黄等色,更显丰富多彩而生动有致。



  宝珠吉祥草彩画:没有程式化的构图,特点是在大红底色上运用宝珠和卷草纹,在明清冷色调为主的彩画中显得颇为另类,它吸收汉地卷草纹,并受藏传佛教影响加入三宝珠而形成,但宝珠古祥草彩画存续时间很短,集中于明末清初时,之后就与官式彩画融合,形成龙草和玺等形式,不再单独使用。


  海墁彩画:诞生在清晚期,是所有彩画中最小众,最独特的一种,海墁是大面积之意,即建筑的绝大部分构件都采用同一种纹式,多用于园林当中,追求自然雅致的装饰效果,在题材上并无定法,个性十足,所以应用十分有限。


  此外,还有一种彩画是将和玺、旋子、苏式三种彩画的形式、图案混合运用,其表现手法更为灵活,但不能归于三大类中的任何一类,所以称为“杂式彩画”。


 

本文标题: 中国古建筑中彩画的种类与样式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73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