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作为一种传统家具,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一、历史渊源
在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经历了从低型家具到高型家具的演变。在早期,人们习惯于席地而坐,因此,与之相适应的低矮家具如“几”和“案”被广泛使用。
“案”的名称最早见于周代后期,而在此之前,类似的家具被称为“俎”(zǔ),主要用于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案”的功能和形态逐渐丰富,从最初的祭祀用桌发展到后来的多功能家具。
在秦汉时期,案的形式逐渐多样化。此时的案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放置物品和书写、阅读等活动,还在一些重要的礼仪场合中发挥作用。比如在宴饮场合,案常被用来放置食物和餐具。到了唐宋时期,案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文人雅士们对案的材质和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许多精美的案具。
南宋时期 刘松年《宫女图》中的案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的鼎盛时期,案也不例外。这一时期的案在造型、工艺和装饰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平头案和翘头案的种类更加丰富,有大型的画案、书案,也有小巧的香案、炕案等。
二、功能与用途
“案”的特点是大而矮,其腿的位置通常不在四角,而是向里收进一些,这种设计使得“案”在视觉上更加稳重和庄严。在功能上,“案”呈现出多样性,包括画案、供案、书案、棋案、食案、花案等,这些“案”不仅是日常用品,也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
在宋代,“案”的功能进一步多样化,如《新唐书》中提到的礼案,以及宋代《十八学士图》和《西园雅集图》中描绘的宽大画案,都显示了“案”在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南宋时期的象棋案也体现了“案”在娱乐活动中的用途。
宋代《十八学士图》中的画案
“案”不仅是实用家具,更是礼仪和文化的象征。在古代,它常被用于陈列物品、放置牌位、供佛或摆放瓷器、奇石、雕塑品等,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较高。随着历史的发展,“案”的礼仪功能逐渐大于其使用功能,成为体现主人身份和品味的重要家具。
(1)放置物品
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家具,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放置物品。在古代,人们可以在案上放置书籍、文具、茶具、花瓶等物品。案的平面宽敞,可以容纳较多的物品,同时也便于整理和取用。对于文人雅士来说,案是他们摆放书籍、笔墨纸砚的重要场所。他们可以在案上读书、写字、作画,进行各种文化创作活动。
(2)书写、阅读
案的高度和宽度适中,非常适合作为书写和阅读的平台。在古代,没有现代的书桌,案就成为了人们进行书写和阅读的主要家具。人们可以坐在案前,用毛笔在纸上书写,或者阅读书籍、信件等。一些大型的画案和书案,更是为文人画家提供了宽敞的创作空间。他们可以在案上展开纸张,尽情挥洒笔墨,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
(3)礼仪用途
在古代社会,案还具有一定的礼仪用途。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如祭祀、婚礼、宴会等,案会被用来摆放祭品、礼物、餐具等物品。案的摆放位置和方式也有一定的讲究,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规范和等级制度。例如,在祭祀活动中,案上会摆放祭品和香炉,人们会在案前进行祭拜仪式,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在婚礼中,案上会摆放喜糖、红包等礼物,象征着新人的幸福和美满。
三、造型与设计
(1)平头案
平头案的案面平整,两端无翘起。这种设计简洁大方,给人一种稳重、端庄的感觉。平头案的造型多样,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不同的形状。其中,长方形的平头案最为常见,其长度和宽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平头案的腿部结构也有多种形式,有直腿、弯腿、马蹄腿等。直腿的平头案简洁明快,弯腿的平头案则更加优美流畅,马蹄腿的平头案则显得古朴典雅。在装饰方面,平头案通常采用雕刻、镶嵌、彩绘等工艺,装饰图案有花卉、动物、人物、山水等,寓意吉祥、美好。
(2)翘头案
翘头案的案面两端向上翘起,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这种设计不仅美观,而且还有一定的实用性。翘起的案端可以防止物品滑落,同时也增加了案的稳定性。
翘头案的造型也非常丰富,有大型的画案、书案,也有小巧的香案、炕案等。翘头案的腿部结构通常与平头案相似,但在装饰方面更加注重细节和工艺。翘头案的案端通常会雕刻一些精美的图案,如龙头、凤头、云纹等,寓意吉祥、高贵。
翘头案的装饰工艺也非常精湛,除了雕刻、镶嵌、彩绘等工艺外,还会采用贴金、银等贵金属的工艺,使案更加华丽、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