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马甲形制溯源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11-06 09:30:04  来源:华服志
核心提示:“马甲”,在《汉语词典》中,意指“古代用于保护战马的专用装具,又称马铠”,一般分为两类,一类用于保护驾战车的辕马,另一类用于保护骑兵的乘马。主要是皮质的,面上髹漆,并常画有精美图案。

  “马甲”,在《汉语词典》中,意指“古代用于保护战马的专用装具,又称马铠”,一般分为两类,一类用于保护驾战车的辕马,另一类用于保护骑兵的乘马。主要是皮质的,面上髹漆,并常画有精美图案。


  因此,马甲最初可谓之是“马的衣服”。后经世之演变,渐渐流变为人类服用的一种服装形式。


  马甲,也叫背心、坎肩,指的是不紧身的无袖上衣。其在我国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其间不断地更迭进化,直至清朝时期确定了“马甲”的名称与基本形制。


马甲

图源|牛犁,崔荣荣著《绣罗衣裳》第80页


  从其传承以及演变来看,马甲的形制变化从秦汉时期的“裲裆”、南北朝时期的“裲裆铠”、唐朝时的“半臂”、宋元时期的“褡护”发展到明朝的“罩甲”“比甲”以及清朝的“马甲”。


  秦汉的裲裆是一种无袖的上衣,属于北方之游牧民族传入中原地区的异族文化。


  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因以名之也。——东汉刘熙《释名·释衣服》


  它的最初形式只为两片,其前、后两片在肩部及腋下均钉数对丝绦或纽袢,穿时系之,使两片相连。


  且多作兵服或内装,作内装多穿在袍衫之内,不需用时,脱下非常方便,只要把手伸入袍衫之内,解开丝绦或纽袢即可,可免脱穿外衣之劳。


  南北朝的裲裆铠亦称“两当甲”,是南北朝时期士兵的主要装备。


  裲裆铠的材料则大多采用坚硬的金属和皮革。铠甲的甲片,有长条形和鱼鳞形两种,比较常见的则是在胸背部分采用小型的鱼鳞甲片,以便于俯仰活动。


  唐朝的半臂,又作半袖,是从短襦演变而来的一种半袖对襟衫。半袖、对襟、长与腰齐,两袖宽大而直,不掩肘。


唐代半臂襦裙示意图

图源|黄强著《中国历代服饰》


  唐代半臂有两种穿法,一种是加罩在短襦之外,犹如今日之马甲;另外一种是先穿半臂,再在半臂上加罩襦袄袍衫。


  宋元的褡护,也作“搭护”,元代的一种半臂或背心。南宋遗老郑思肖诗有“笠毡靴搭护衣”,并自注谓:“搭护,元衣名。”这是一种皮衣,有表有里,较马褂长些,类似半袖衫。明清的罩甲亦是由此演变而来。


  明代的罩甲,古代士庶男子所穿的一种长背心式的大外套。由于通常都穿在衣服的外面,故称之为“罩甲”,也称“齐肩”。


  罩甲一般为圆领、短袖或者无袖、长度过膝,用纱罗纻丝为料,穿着时多罩于窄袖衣外。


明代绘画中的罩甲

图源|撷芳主人微博


  此外,明代还有一种服饰比甲。比甲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至元朝。


  据《元史》载,比甲是一种无领、无袖、两侧开衩的对襟马甲,相较于现代马甲形式,区别不大,仅是长度较长,一般长至臀部或至膝部,有些更长,离地不到一尺。


  又制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去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时皆仿之。——《元史》


  比甲为对襟、无袖,左右两侧开衩,长度至膝的背心,可掩盖上身袄衫,明代比甲大多为年轻妇女所穿,而且多流行在士庶妻女及奴婢之间。


  到了清代,这种服装更加流行,并不断有所变革,后来的马甲就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加工改制而成。


  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演变,马甲至清朝的形式,已与现代马甲形式极为相近。清代马甲虽然是从宋明时期无袖装比甲演变而来,但与比甲形制和规范有着明显差异。


清代马甲


  清代的马甲,多为立领,一般穿在袍的外面,作为外衣穿用,因此造型也相对窄小合体。


  其最特别之处在于其门襟的变化,有对襟、大襟、琵琶襟(又称曲襟或缺襟)、一字襟和人字襟诸式,并有棉、夹、单、皮四种供不同季节选择。


  之所以清代称之为“马甲”,源于游牧民族骑马所穿的这类坎肩背心不能太长,衣长以骑上马后遮腰臀为标准,通常是一种标准的“短衣”。


  且为了着装后衣身平服,还会在马甲底摆的前后中缝及左右侧缝开衩,甚至以开衩多少、开衩位置分出了等级尊卑。于是,马甲在清代服饰史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形制。


暗花绸立领偏襟马甲


  清代中后期,随着满族服饰逐渐汉化,固定领型的时尚的影响由女装而及男装,马甲这类小件服装更是成为“领型”时尚的新潮载体,以至于到了晚清民国男子长衫和之后女子旗袍的流行时代,固定的衣领已经完全成为整件服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纵观我国服装发展历史,马甲服饰的变化基本遵循了“无袖无领的上衣”的形制,只是在马甲的长度、领形、袖长和开门襟方式四方面进行了变化。


 
标签: 马甲

本文标题: 清代马甲形制溯源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76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