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鸮,俗称猫头鹰,作为一种夜行性猛禽,以敏锐的视力和听觉闻名。它擅长在黑夜中捕猎,叫声凄厉,这一独特的特性使得它在古人眼中充满了神秘感。
在商代,人们并不认为猫头鹰是凶煞之物,相反,它成为了一种“爆款”吉祥兽,象征着战场上的胜利与强大的战斗力。
鸱鸮纹以猫头鹰为原型,其最早的图腾意义可以追溯到商代宗庙重器上。
【铜鸮卣 中国考古博物馆藏】
据考古发现,鸱鸮纹常出现在青铜器、玉器等重要礼器上,承载着神圣的意义。尤其是商代的统治者,他们崇拜鸱鸮这种性格凶猛、机敏果敢的鸟类,将其视为宗族的象征与祖先的化身。
商代妇好墓中出土的商朝玉鹗,足分四爪,翅羽之间雕有云纹,精巧大方,充分展示了当时工艺的精湛与人们对鸱鸮的崇拜。
【商代 妇好 鸮尊】
在《诗经·大雅·大明》中,鸱鸮甚至作为战争胜利的象征出现:“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在古人的眼中,猫头鹰代表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强大的战争能力,是打破敌军、取得胜利的力量象征。
演变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鸱鸮便频繁出现在艺术图腾中,尤其是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500年-前3500年)时期,鸱鸮纹的陶器雕塑、图案及符号就已经出现,展现出人类对这类夜行性猛禽的喜爱与敬畏。
到了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000-前3000年)时期,鸱鸮纹不仅出现在陶器上,更是成为玉器雕刻的经典题材。
红山文化以精美的玉雕闻名,许多鸱鸮形象的玉雕至今仍让人惊叹于其艺术水平。
这一时期的鸱鸮图腾不仅代表猛禽,还象征着力量与生命的轮回。
进入商代,鸱鸮的整体雕塑更为常见,尤其是在青铜器上。
商人将鸱鸮与其祖先崇拜紧密相连,认为鸱鸮是祖先灵魂的载体,能够背负祖先的灵魂在夜空中飞行,连接着人类与神灵的世界。
【商 鸮形卣 山西博物院】
有学者推测,商族的图腾“玄鸟”指的正是鸱鸮,而非通常认为的燕子。鸱鸮作为商族的象征,表达了他们对祖先的崇敬以及对超自然力量的追求。
然而,到了西周中期,鸱鸮纹的使用开始逐渐减少。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曾经作为神圣象征的鸱鸮,渐渐失去了其崇高的地位。
尤其是在秦汉时期,鸱鸮不再被视为高贵的图腾,而是退居次位,成为守墓的“警卫”或者普通的动物形象,也渐渐被其他纹饰所替代。
尽管它依然出现在一些墓葬和器物上,但其神圣性与过去相比大为削弱,更多的只是象征着一种守护功能。
这种转变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动物崇拜的复杂性。
从商代的神圣图腾到秦汉时期的守墓“警卫”,鸱鸮纹的文化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它从宗族象征降为功能性符号,失去了其原本的信仰光环。
【辽 黄釉鸮形双系带盖 壶内蒙古博物院】
虽然鸱鸮纹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衰落,但它依然在中华文化的纹样艺术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