榻——中国传统家具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11-26 13:07:41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在中国传统家具中,榻(tà)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榻,作为一种既具实用性又具艺术性的家具,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在中国传统家具中,榻(tà)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榻,作为一种既具实用性又具艺术性的家具,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一、榻的历史渊源


  榻,义为“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在春秋战国时期,榻就已经出现。那时的榻较为低矮,主要用于坐卧。随着时间的推移,榻的形式不断演变。到了汉代,榻的种类更加丰富,有独坐榻、合榻等。独坐榻通常供一人使用,合榻则可以容纳多人。汉代的榻在装饰上也较为简洁,多以漆绘为主。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榻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唐代的榻宽大厚重,装饰精美,多采用雕刻、镶嵌、彩绘等工艺。


晚唐 莫高窟壁画《巫舞》中的榻


  宋元时期,榻的风格逐渐趋于简洁、素雅。宋代的榻造型简洁大方,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协调。装饰上多采用素漆或木纹,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元代的榻则在继承宋代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蒙古族的文化特色,造型更加豪放大气。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的鼎盛时期,榻的制作工艺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明代的榻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多采用硬木制作,如黄花梨、紫檀等。明代榻的装饰简洁而不失典雅,常常采用雕刻、镶嵌等工艺,体现了明代文人的高雅品味。清代的榻则更加注重装饰,雕刻工艺更加复杂精细,多采用满雕、透雕等手法。


清《乾隆皇帝行乐图》


  二、榻的种类


  (1)罗汉榻


  罗汉榻是一种三面装有围板的榻,又称“弥勒榻”。罗汉榻的造型独特,通常较为宽大,可以供人坐卧休息,也可以作为临时的床铺使用。罗汉榻的围板上常常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如花鸟、人物、山水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贵妃榻


  贵妃榻又称“美人榻”,是一种专供女性使用的榻。贵妃榻的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通常较为小巧玲珑。贵妃榻的一端常常设有扶手,另一端则微微翘起,形似月牙,给人一种优雅、柔美的感觉。贵妃榻的装饰也较为精美,多采用刺绣、彩绘等工艺,体现了女性的柔美和细腻。


  (3)榻床


  榻床是一种类似于床的榻,通常较为宽大,可以供人睡觉休息。榻床的造型简洁大方,多采用硬木制作,如黄花梨、紫檀等。榻床的装饰也较为简洁,多采用素漆或木纹,体现了一种自然、质朴的美感。


  三、榻的尺寸


  榻的尺寸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类型中会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榻的尺寸范围。


  (1)单人榻:长度一般在180厘米到200厘米左右。这个长度能够满足大多数人躺卧的需求,同时也方便放置在卧室、书房等空间。宽度通常在70厘米到90厘米之间。这个宽度可以让一个人舒适地休息或坐卧,不会显得过于狭窄或拥挤。高度约为40厘米到50厘米左右。这个高度比较适合人们上下榻,同时也能与其他家具搭配协调。


  (2)双人榻:长度一般在190厘米到210厘米之间,与单人榻相比略长一些,以适应两个人同时使用。宽度通常在120厘米到150厘米左右。这样的宽度可以让两个人有足够的空间躺卧或坐靠,不会互相干扰。高度和单人榻类似,在40厘米到50厘米左右。


  (3)罗汉榻:常见的长度在200厘米到220厘米左右。罗汉榻一般较为宽敞,适合用于休闲、会客等场合。宽度一般在90厘米到110厘米之间。宽度较大,能够容纳多人就坐或躺卧。高度大约在45厘米到55厘米左右。这个高度既保证了舒适度,又能体现出罗汉榻的庄重与大气。



  三、榻的文化内涵


  (1)礼仪文化


  在中国古代,榻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种类的榻,坐卧的姿势也有讲究。在正式场合,主人通常坐在榻的中央,客人则坐在榻的两侧。这种礼仪规范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和社交礼仪。


  (2)文人文化


  榻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人雅士常常在榻上读书、写字、作画、品茶,榻成为他们追求精神自由和文化修养的场所。许多文人还在榻上留下了千古名句和传世佳作,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里的“床”大概率就是指“榻”。


  (3)审美文化


  榻的造型、装饰和工艺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审美文化。中国古代文人追求自然、质朴、简洁、典雅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在榻的制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榻的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装饰简洁而不失典雅,工艺精湛,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


 

本文标题: 榻——中国传统家具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78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