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类型,尤其在岭南地区,留下了一批精美的祠堂建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陈家祠,规模宏大,保存完好,装饰异常华丽,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
陈家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氏宗亲共同筹资兴建的合族祠。陈家祠的装饰艺术有“七绝”之称。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彩绘,共同构成“三雕两塑一铸一画”,工艺超群、独具匠心、令人赞叹。
▲陈家祠入口
木雕是中国古建筑重要的装饰手法,雕刻技法很多样,有浮雕、圆雕、镂雕等,也常将几种技法结合起来使用。陈家祠的木雕以浮雕和镂雕为主,在梁架及许多部位上都进行了雕刻艺术加工,题材以人物故事、民间传说为主,有郭子仪祝寿、六国大封相、渭水访贤等。在室内抬头而望,目光便集中在这些精美的雕刻上,十分引人注目。
砖雕是传统建筑中在砖面进行雕刻的一种装饰手法,装点平整单调的墙面,增添艺术美感。陈家祠的砖雕主要分布在檐墙、廊门、山墙墀头之上,技法高超,细节如发丝般精细,也被称为“挂线砖雕”。主要以浮雕为主,局部采用了透雕、圆雕、镂空雕等技法。其题材内容有传统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
▲陈家祠砖雕
岭南地区常年湿润多雨,花岗岩耐磨、耐腐蚀,因此石雕在岭南建筑中广泛使用,历史悠久。常见于建筑台基、台阶、柱础上,以及入口的石狮子、抱鼓石都有精美的石雕艺术装饰。各种精美的石雕图案寄予着陈氏族人对祖先的虔诚敬意以及对家族未来的美好期望。
灰塑俗称灰批,是岭南地区的一种标志性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运用石灰、稻草、纸筋等材料,辅以竹钉、铁钉、铜丝、瓦片等作为骨架,并加上色彩描绘,而成形的一种建筑装饰。大多装饰于祠堂、庙宇、寺观和豪门大宅。陈家祠的灰塑技艺堪称巅峰,主要运用在建筑墙壁上沿和屋脊上,色彩艳丽,生动形象,令人目不暇接。
▲陈家祠灰塑
陶塑是一种将陶瓷艺术和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的建筑装饰手法,岭南地区的陶塑制作技艺格外突出。陈家祠的陶塑主要集中在脊饰上,采用的是著名的佛山石湾陶塑。共有11条陶塑脊饰,色彩绚丽,工艺精湛,是目前已知的岭南祠堂建筑中最大且最复杂的脊饰之一,装饰题材多为粤剧场景,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情。
铜铁铸主要是以铜、铁为原料铸造出各种图案或构件,装饰在建筑上,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应用较少。广州作为较早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西方建筑技术和装饰艺术较早传入。陈家祠就使用了西方的铁铸装饰工艺,主要应用在连廊廊柱和聚贤堂前月台栏板上,达到了中西文化的完美结合的效果。
彩绘是中国古建筑装饰的重要一环,“雕梁画栋”是人们对中国古建筑最贴切的描述。陈家祠的彩绘艺术应用较少,只有一对门神与两幅壁画。门神为秦琼和尉迟恭,手执金瓜的红脸门神为秦琼,手执钺斧的黑脸门神为尉迟恭。东、西厢房两幅文人雅士聚会的彩绘壁画,分别描绘的是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陈家祠彩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