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前的良渚先民如何建造这座宏伟古城?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12-03 10:27:53  来源:良渚古城
核心提示:五千多年前,在良渚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良渚先民们凭借着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存智慧,营建了一座宏伟壮观的古城——良渚古城。这座古城的考古发现,为我们展示了五千多年前人类城市建设的卓越成就与非凡技艺。

  五千多年前,在良渚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良渚先民们凭借着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存智慧,营建了一座宏伟壮观的古城——良渚古城。这座古城的考古发现,为我们展示了五千多年前人类城市建设的卓越成就与非凡技艺。


  PART01古城营建:规划与布局


  在气候湿润、水网密布的太湖流域,良渚先民规划并营建了三重向心式结构的良渚古城,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面积达6.3平方公里。


良渚古城分布


  先民们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精心营建了良渚古城。城内城外,一个陆地城门、八个水城门与城河相连。内城中还分布着王陵墓地、大型粮仓、集群作坊等场地。


河道作坊区


  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系统,具有蓄水、防洪、调水等功能,为良渚古城区域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着服务。这展现了先民们的卓越智慧,也彰显了他们对城市规划和功能布局的深思熟虑。


  良渚古城内外所展现的“水乡泽国”城市规划格局、营造技术等能力,反映了五千多年前先民们在湿地环境中创造的城市和建筑特色景观,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的杰出范例。


  PART02古城繁荣:建筑与功能


  莫角山宫殿


  在王城的中心位置,良渚先民堆筑起一座十几米的高台——莫角山。整个莫角山宫殿区位于台地之上,呈“品”字形分布了大莫角山台地、小莫角山台地、乌龟山台地,是一处兼具祭祀活动与权力活动的城市中心功能区,它的营建规划体现了以中为尊、以高为崇的建筑理念。



  莫角山宫殿区在营建时,良渚先民巧妙在西部自然山体的基础上,用青灰淤泥和草裹泥堆叠东部的低洼沼泽地带,达到一定高度后,再用黄土堆筑,边缘以版筑的方式加固,从而形成了莫角山的基础台地。


  城墙-城门


  良渚古城是一座水城,城内外河道纵横,五千多年前良渚先民出入主要靠水路交通,良渚古城墙利用自然地势人工堆筑而成,巧妙地将雉山与凤山两种自然山体作为城墙的东北角和西南角,良渚古城一共有9座城门,其中8座是水城门,1座陆城门。


  瑶山祭台


  瑶山遗址位于良渚古城东北方向约5公里。瑶山遗址不仅是一处祭坛,还与城址区的反山、姜家山等一系列分等级墓地一样,体现了五千年前的阶层划分、统一信仰和社会分工等价值特征,是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千多年前,良渚先民在自然山体的基础上,将其修整为阶梯状,每层阶梯边缘以石头护坎用来加固。山体顶部经平整后,以三种颜色不同的土营建出一个呈“回”字形状的台面,瑶山遗址是一处具有祭祀功能的重要遗址。


  老虎岭水坝


  良渚古城的外围水利系统位于良渚古城西北方位,目前共发现11条人工坝体,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世界迄今发现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如今老虎岭遗址公园就展示着拦洪大坝工程的一部分。


  PART03古城建筑:工艺与材料


  01草裹泥


  在良渚古城的建设中,良渚先民运用他们的智慧制作出了营建大型工程的特殊材料,使用了良渚古城中最具标志性的建材——“草裹泥”。


  “草裹泥”是用芦荻和茅草捆裹泥土制成长条形的泥包,这种材料纵横交叠使用会使装卸更加方便,垒筑更加牢固,也便于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如今在老虎岭水坝剖面上,我们能清晰看到一块块垄状的分层,用纵横交错的方式堆筑,这就是草裹泥。通过这种方式营建,既能提高坝体的强度,又加快了固结过程,有利于快速施工和稳定。由此可见五千多年前,良渚先民深刻掌握了水利工程的营建技术。



  02大木构


  除了建造大坝抵御洪灾,良渚先民还会运用现有材料建设自己的家园。


  靠近莫角山宫殿区的钟家港河道中曾出土数根巨型木料,其中还包括一些凿有卯孔的大型木构件,长度达9.5-17.2米,根据出土于宫殿区东面的特殊位置推测,这些木构件可能是用来建筑宫殿的。


钟家港古河道位置


  03护岸遗迹


  除了大木构外,钟家港西岸与美人地临河处都发现了保存良好的护岸遗迹,由竹编物、木桩构成,用以加固河堤,防止崩塌,工艺考究、功能多样,是展示良渚先民“临水而居”状态的典型遗址。当时的河道两岸分布着成排房屋和临水码头,先民们乘独木舟、竹筏穿梭其间。

 
标签: 良渚 古城

本文标题: 五千年前的良渚先民如何建造这座宏伟古城?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80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