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是否存在桃源
无人知晓
然而城市之中
穿越感的历史街区
却真实存在着
……
杭州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案例
杭州五柳巷历史街区
五柳巷 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杭州市老城区东南北靠西湖大道、南至河坊街、东临建国南路西达城头巷,隶属于上城区,是杭州市内传统风貌保存较为完整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街区之一。
五柳巷之名源于宋时此处有一小御园,名为“五柳园”, 据《杭州市志》记载“五柳巷,南起斗富三桥,北折西接城头巷。名始于清,其地旧有五柳园,巷以园名,1966年改名下友谊巷,1981年复名五柳巷。”
街区东依东河,宋代东河为城河,元代城墙东扩,东河成为城内河道,宋代有“东菜、西水、南柴、北米”之说,东河一带是当时杭州主要蔬菜产地及交易地,宋时此区域已相当繁华。街区西侧的城头巷口原为宋代杭州古城正东门——崇新门基址,城头巷即因此得名,崇新门在宋以前五代吴越时为南土门,相传为古代煮海盐之处。城头巷西侧为清代观梅社遗址,民国时省政府亦在此地。街区东侧的建国南路,古为小道,宋代起此地多名园。
五柳巷以西的佑圣观巷以佑圣观而得名,佑圣观原为南宋孝宗潜邸,光宗、宁宗均出生于此,淳熙年间改为道院,规模甚大。五柳巷北端的四维里建筑,为民国时的里弄式建筑,据查原为民国税物征管局办公楼。另据《梦粱录》载:“五柳园即西园。余考斗富三桥下有五柳巷,地近板儿巷,去金刚寺不远,或即其遗址也”,可知五柳巷附近原有金刚寺,只是限于史料不足难以确切定位,但由此可知该地区历史内涵之深厚。
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是延续杭州地方特色居住文化、集中反映杭州清末民初市井平民生活特色的重要历史街区,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街区位置为杭州古城的重要地段,历代遗迹众多,既保留着民国时期的里弄建筑,也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青瓦房。50年以上老建筑235幢,其中,四维里建筑群、三昧庵巷8号等9处建筑质量较好,风貌较佳,被定为杭州市历史建筑。
不同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的“老房子”,见证了杭州城市的变迁和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街区内以居民为主,充满市井气息,至今仍保持着老杭州人滨水而居的生活方式。
▼改造前
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区范围南起东河坊街,北至西湖大道,东到建国南路,西达城头巷西侧,总面积9.84公顷。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南起东河坊街南侧60米,北至西湖大道北侧,东到建国南路中心线以东60米,西达佑圣观巷东侧,总面积20.30公顷。目前区域内有住户1173户,居民3000余人。
鸟瞰图(改造前)
主要街路纵向有三条:城头巷(含直吉祥巷)、五柳巷、建国南路;横向有三条:斗富一桥、斗富二桥、斗富三桥;特色坊巷有三条:三昧庵、建新里、四维里。
街区整体传统格局保存较好,街、巷、弄基本保持原有空间尺度关系,东河南北贯穿街区,上跨斗富一桥、斗富二桥、斗富三桥。保护工程以东河及上跨斗富一桥、斗富二桥、斗富三桥为自然分界划分为五个地块:东河以西至城头巷由北至南分别为A1、A2、A4区块,东河以东至建国南路由北至南分别为A3、A5区块。
A1地块——
街巷内部的五柳巷仍保持原线型
走向和空间尺度,局部巷弄因后
期搭建建筑影响而无法贯通。部
分七八十年代新建的三四层建筑
及处于巷口的火灾建筑遗址对传
统风貌有一定的影响。
A2地块——
东西向较为狭窄,东西贯通的巷
道仅有一条得以保留。七八十年
代建造的部分单元式居民楼对传
统建筑肌理破坏较大。
A3地块——
传统街巷保存较好,贯穿东西向
的柴弄河水弄、三味庵巷仍保持
了原有的空间尺度关系。
A4地块——
传统空间格局及道路肌理大形基
本保存,地块内巷道均为尽端式
的弄道。七八十年代建造的砖混
结构建筑,其平面形式、体量改
变了历史建筑的群体关系。
A5地块——
地块传统空间格局和建筑肌理保
存较好,院落内后期搭建、局部
拆除和改建较多,对历史肌理有
一定的影响。
整治前现存历史建筑的年代大多为晚清、民国时期建造,其中杭州市历史建筑群9处,总建筑面积约8591平方米,约占10%,建筑保存状况良好。六七十年代后期新建的二至五层砖混结构建筑及简易搭建的建筑,总建筑面积约4.25万平方米,约占52%,建筑主体结构部分保存状况尚可,局部有待修缮整治。其余约38%建筑为清末、民国初年的城市平民居住类型建筑,因年久失修,后期搭建严重,现保存情况较差。
这一带原有的民间手工技艺的作坊,主要是木器、绸伞、刺绣、扎染、石雕等手工技艺,现今民间依然保留着这些工艺手法。
▼改造方案
保护规划将五柳巷定位为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集中反映杭州市清末、民国初年城市平民居住文化、生活、生产劳动文化的以保持传统居住功能为主的延续杭州地方传统特色居住文化的历史街区。
1、“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2、保护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和风貌完整性。
3、以人为本,延续生活。
4、在保护的前提下,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历史街区的品质,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在保护范围内,尊重历史街区的空间特征,保护历经长期历史而形成的各类街巷的线形尺度与景观特征,保持和恢复街巷走向、宽度、两侧建筑高度与空间界面的连续性。在尊重历史肌理的前提下,为提高可抵达性,适当疏通后期封堵的巷道和原尽端式弄道。结合建筑整饬适当增设巷道,完善步行系统,提高消防安全性。
重点保护区要求严格执行《杭州市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相关章节之规定,调整用地性质,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整治,建筑高度维持原高,影响风貌的建筑在整治后高度应小于8.5米。
传统风貌协调区的建筑以保护为主,修缮部分历史建筑,对其余搭建棚屋及不协调建筑拆除后进行梳理更新。
整体规划思路:
“一纵(带)、二横、三区、五地块”。
一纵(带)
以东河为保护发展纵轴和景观主轴线。
二横
以斗富二、斗富三桥为两条横轴,沿街以保护和恢复传统商业店铺、商住形态,形成两条横向传统商业街景观轴线。
三区
将五柳巷历史街区的功能定位为传统文化延续区、滨河步行游憩区、公共休闲娱乐区三大区块。“传统文化延续区”以保护历史建筑为主,重点整治环境,延续传统居住或商住生活状态。“滨河步行游憩区”以东河水景和沿岸绿化为载体,调整沿河绿化增设休闲设施和亲水码头,形成滨河步行休闲带。“公共休闲娱乐区”对风貌改动较大的建筑和由于搬迁闲置后残损严重的建筑进行更新,作为街区配套服务中心。
五地块
以街区街巷和东河为界,将历史街区划分为五个地块,根据各区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与整治措施。
▍因地制宜,一幢一策 ▍
▍局部稀释,允许回迁 ▍
▍综合保护,有机更新 ▍
▍保护优先,改善为主 ▍
◆ 针对保存状况较好的历史建筑,严格保护原有建筑结构与外观,按照不改变原状的原则进行维修,适当调整建筑内部功能。
◆ 建筑年代在50年以上的传统木构和砖木结构建筑,严格保留原有结构,局部修缮整治,对建筑内部功能进行改善和适当的功能置换,以适应现代生活的使用要求。
◆ 对于六七十年代后期建造的风貌差、尺度大、高度高的建筑,采取外立面整饬,使之与街区整体风貌相协调。
◆ 对传统风貌影响较大的建筑,采取原地拆除后重新设计。对部分残损严重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按原结构形式进行更新。
◆ 对违章搭建、后期加建的危棚简屋和破坏原建筑格局、风貌的建筑予以拆除,恢复原空间格局。
◆ 对街区内已进行过整治或改善的建筑予以保留。
▍主要维修措施和技术革新
屋面:揭除瓦顶时进行重新铺设,增设防水层。
大木作:倾斜的木构架进行打牮拨正,劈裂构件采用嵌补修复方法,表层腐朽构件采用剔朽包镶。弯曲、断裂的构件进行墩接加固或钢材加固,无法加固的按原样予以更换。所有木构件进行防腐、防火、防蚁处理。
小木作:门窗等按原样复制修复。
墙体:根据残损状况分别采取局部修补、重砌或加固等方法,突破墙面做旧技术难点。
地面:历史建筑按原状进行整修或恢复,其它建筑一层地面增设防水层。
基础:针对局部沉降地基进行必要的加固修复。
油漆:历史建筑按原油漆进行恢复,主要为朱红色、栗壳色和黑色,采用新型技术进行多方面试验保证油漆色泽。原木本色建筑采用清漆套色,保持木纹本色。
排水、电力、电信工程:拆除随意拉接的供电和给排水管线,根据使用功能重新设计。
鸟瞰图(改造后)
五柳巷历史街区于2006年初步形成保护规划,2007年12月启动搬迁工作,2010年10月正式启动街区综合保护工程,主要分修缮和复建两大模式,共实施三期。2012年9月底完成修缮工程建筑面积82857平方米,A4地块的复建及公共区域市政设施、绿化、亮灯、景观、标牌、监控等配套工程也于2013年11月竣工。整个保护工程共惠及1173户住户,改善后的五柳巷街区面貌焕然一新,街区外部历史风貌更具有江南建筑本色,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也得到有效地改善。
在实施历史街区保护工程中,杭州市上城区政府提出五柳巷以经营地方特色商品贸易、休闲文化体验和非物质文化遗存等传统工艺,打造出“清明上河图”式的繁华业态。整个历史街区并不单纯采用博物馆式的冻结保存或是拼贴式的重建,而是通过重新规划设计,以巷弄体验式旅游、零售休闲文化、传统手工业作坊、中医健康旅游为主导,形成一条体现杭州特有休闲文化氛围的历史文化街区。
A1、A2区块 — 打造民居式国际旅居部落
根据规划,以“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的角度来策划A1、A2区块。结合对老房子的整修和改造,鼓励和引导住户将住宅开辟为家庭旅馆,打造“民居式国际旅居部落”,在坊巷内增设符合“小众”和“DIY”特色的休闲场所等。同时,恢复这一带原有的木器、绸伞、刺绣、扎染、石雕等民间手工技艺的作坊,吸引国际游客在此旅居,感受中国深厚的市井文化。
A3、A5区块 — 打造百工百业百艺百乐荟萃区
A3区块充分利用“上住下店”和“前店后坊”的民居建筑格局,将A3、A5区块建设成集客居、创作、作品展示与交易为一体的艺坊,聚集民间艺人、国内外艺术家等前来客居创作,楼上居住创作,楼下设酒廊、茶馆,用于作品展示和出售。同时,结合五柳巷的历史典故,打造如五柳皇家小御园等文化景点。
A5区块重点将街区的东河坊街、建国南路段打造成一条特色的“中医街”。 “中医街”引进国家级名中医设立名医馆,并开通与浙江省中医院等的“双向转诊”渠道,解决辖区内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同时增加中医药论坛、科普宣传、养生保健、大众门诊等8个不同的功能板块,形成中医中药文化全方位体验式旅游产业链,实现文化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A4区块 — 打造婚拍旅游浪漫风景区
A4区块格局为院落,打造极具特色的旅游婚纱摄影旅拍基地,以晚清民国风建筑、东河烟柳等景观为婚纱主题景点,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婚纱摄影、提供内景外景一站式婚恋旅拍服务。同时引入国际著名品牌,将现代元素融入古街文化,打造“大爱杭城、珍爱五柳”爱的体验地,汇集人气。
▏“河边寻烟柳,小巷访画桥”
▏经过修缮的五柳巷历史文化
▏街区,其充满江南水乡韵味
▏的沿河小街重现了南宋时期
▏“老杭州”原汁原味市井味道。
▏自开街以来,五柳巷主打的
▏江南水乡巷弄,体验式旅游
▏品牌,至今已迎来了近20万
▏的海内外游客,其游客数量
▏呈现逐年递增的姿态。
▏目前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已
▏与杭州城站大商圈、南宋御
▏街、河坊街景区、西湖风景
▏名胜区共同构成了杭州旅游
▏的主线路,已经成为杭州独
▏树一帜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时间记得】
2002年《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将五柳巷列为拟保护历史街区之一。
2005年4月,市政府批复通过《 杭州市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2007年街区保护结合危旧房改善开始前期调查和住户搬迁。
2010年杭州市、区住保房管部门共同启动了街区的保护整治工程,经过3年的综合保护与改造,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大大改善了街区外部历史风貌,并完成了街区内基础设施改造、公共区域市政配套等一系列整改项目,惠及街区内1100余户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