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这些古迹遗址,你有了解吗?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12-13 11:50:59  来源:赣南红客端  作者:刘琳
核心提示:古文化遗址、古建筑等,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珍贵的文旅资源,经过一定的规划、维护和包装,让更多游客通过文物、遗址等,了解赣州的文化风物。

  赣州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截至11月27日,全市共复查“三普”文物点6101处(总数6262处),复查率97.43%,位列全省第一。同时,全市新发现文物达437处,其中古文化遗址19处,古墓葬5处,古建筑209处,石窟寺及石刻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7处。这些新发现是赣州历史的见证,具有重要意义。


  古文化遗址、古建筑等,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珍贵的文旅资源,经过一定的规划、维护和包装,让更多游客通过文物、遗址等,了解赣州的文化风物。


  1、古文化遗址


  Part1兴国县阳岗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阳岗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位于兴国县永丰乡马良村阳岗岭,东北距羊山约1500米,西南是向东流逝的永丰河,岭下是一条名叫大坑河的小溪。遗址为红沙土质山岗,长约300米,坡度平缓,地表遗物之多,甚为少见。阳岗遗址坡度平缓,东、北两面靠山,西、南两面临水,是先民居住的良好地方,根据陶片纹饰,器物多为手工制作,质松易脆。根据陶窑结构和半穴居遗址分析,该遗址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遗址。表明4000年前就有人类在兴国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此为研究早期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材料。



  Part2寻乌县满坑松山寨


  松山寨又名崇山寨,位于寻乌县满坑村村民委员会西南处山巅。占据一座海拔516米、相对高度约250米的山峰,用土石砌筑平面略呈椭圆、长约300米、高2-4米、厚1-4.6米的封闭式寨墙,石料主要为花岗岩。整座山寨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山寨的东南、西北面均建有门楼,墙体较为高厚。东南门门楼高3.5米,门洞面阔0.98-1.95米,高1.98-2.3米,进深4.6米。西北门门楼高3.3米,门洞面阔0.98-2米,高1.7-2.15米,进深3.53米。据当地族谱记载,该山寨为明代或更早时期所建。


  Part3崇义县王阳明南赣平乱左溪之战遗址


  左溪之战遗址总面积为855.48平方米。其中指挥部遗址面积为58.4平方米、左溪寨山下烽火台遗址面积为36平方米、王阳明旧居面积为203.08平方米、练兵场遗址面积为558平方米。正德十二年(1517),王阳明统帅八府一州之兵征剿南、赣、汀、漳山贼,兵分十一路围攻左溪。至此横水、左溪、铅厂、长龙、过埠、关田等地山贼56个山寨全被攻破。


  Part4崇义县赤水瑶民祭祀遗址


  赤水瑶民祭祀遗址位于崇义县上堡乡赤水村,为古代当地瑶族居民祭祀祖先的场所,长9.6米,宽8.9米,占地面积85.44平方米。遗址中有一块岩石,顶部雕刻有形似犬的动物,当地人称“石狗”。“石狗”采用高浮雕技法雕刻,侧卧姿势,头部略呈圆形,足呈牛蹄状,尾巴上翘。古代瑶族是山区民族,以盘瓠(神犬)图腾为崇拜,瑶民认为把民族图腾雕刻在岩石上部可与上天神灵沟通。


  Part5崇义县赣湘古道


  赣湘古道地处崇义县上堡圩西约11公里,是诸广山上昔日赣湘往来的交通要道,赣湘古道上七里下八里十八扭,用石块铺成。清咸丰年间,崇义知县何允濂在湘赣两省交界的山坳建两座军事卡房,两卡房之间建石门,江西侧门额刻“江西门”,湖南侧门额刻“湖南门”,道路从石门经过,现仅存残基。在革命战争年代,朱德、彭德怀、蔡会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此留下过足迹,也是赣湘边界“红色通道”。


  2、古墓葬


  Part6兴国县南宋潘氏古墓


  南宋潘氏古墓位于兴国(古时为万安县)均村乡横柏村五里隘附近的狮子潭畔(又名渔翁撒网形)山坡上,墓主人为潘氏大祖从源公。从源公之子潘仝,于南宋淳祐年间状元及第,初任广东观察御史,后迁秘书阁大学士。从源公亦因之追授诰封一品资政大夫,“状元家山”由此得名。


  Part7兴国县钦天监、灵台博士廖均卿墓


  钦天监、灵台博士廖均卿墓位于兴国县梅窖镇黄岭村樟联组虎形山山腰。廖均卿(1350-1413),字兆保,号玉峰,精通堪舆秘术,深得皇上器重,影响颇大。明永乐八年(1410),以择地十三陵之第一陵——长陵有功,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永乐十一年(1413)五月病死北京,皇帝下诏派官兵护送灵柩返乡荣葬,葬于三僚村东北部约3.5公里黄岭村的虎形山山腰。明公历四十三年(1615)重修墓葬,后又多次修葺。


  Part8兴国县谢肇墓


  谢肇墓位于兴国县城东部的古龙岗镇黄塘村梅坳组,为宋代墓,占地面积94.5平方米。墓前左右两侧分别立有一个石柱,表明墓主人身份尊贵。谢肇(838-899),兴国樟木乡人,出身武勇之家,自幼练武,娴武技,多谋略,官至安抚江岭(安南)都护。曾奉诏率军平定闽、粤容营隶卒之乱。官授一等检校,户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封爵会稽子时,衣锦还乡,故樟木乡遂称衣锦乡。


  3、古建筑


  Part9兴国县朱华塔


  朱华塔位于兴国县埠头乡程水村横石组小山岗上,保存完好。始建于唐,元代毁,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重建,清嘉庆八年(1803)修葺,1984年重修,2013年再次全面维修。该塔为壁内折上楼阁式砖塔八面七级,通高25米,平面为八角形,基座为红条石所砌,直径6.05米,每边长2.3米,顶层每边长1.9、直径4.95米。塔各层边长及高度自下而上依次递减。一至七层塔心柱为正方形。第一层南、北门额上嵌“朱华宝塔”和“横石宝塔”红石匾额,其他各层各面均开窗。各层用砖叠涩出檐。塔外壁和塔心柱共置石雕佛像34尊,形态各异,造型逼真,塔内壁各级均有碑刻及铭文砖,字迹清晰,记有建塔年月及捐建者姓名。


  Part10兴国县“永镇江南”题额


  “永镇江南”题额位于兴国县枫边乡茅坪村大乌山顶大乌山寺正门之上。南宋景炎二年(1277),右丞相文天祥率抗元义军由广东梅县入赣南,克会昌,占于都、收复州县多处,6月开都督行府于兴国。期间,文天祥登上大乌山挥毫书“永镇江南”四字,以表抗元复宋决心。后将“永镇江南”四字镌刻在长1.17米、宽0.47米的麻石,字体刚劲有力,刻工精细,嵌在大乌山寺正殿门额上。山门楼上还有明吏部左侍郎、左都御史邹元标书“乌山仙境”石刻。“永镇江南”题额记录文天祥抗元复宋的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Part11宁都县明清古城墙


  宁都明清古城墙坐落于宁都县梅江镇梅江路,现存古城墙南起老梅江镇政府大门口河段,北至县水文站对面德义门遗址河段,长约500米。砖石砌筑,可辨不同年代修建痕迹,该段保存基本完整,现仍发挥防洪堤坝作用。明代宁都新建城池,参照清道光《宁都直隶州志》及“古代宁都州城图”以及印有铭文或纪年的城墙砖可知:新城从原宋元所建的老城西北部衔接(驳城下,后称薄城巷,即今农行大门正对面),经环西北路,过三官殿(今中医院西,原建有三官殿,清嘉庆年间,遭洪水淹没,形成一大片水面),穿中山北路到拱辰桥南(今县市政公司与县环卫处之间),由此沿梅江河一路往南,到今中山南路与环西路的交叉路口与老城相接。


  Part12全南县雅溪明清建筑群


  雅溪明清建筑群位于全南县龙源坝镇雅溪村,始建于明末清初,整体座北朝南,为陈氏宗人所建,占地面积约3000余平米,依村后山而建,呈东西向延展,东西向长约120米,南北向长约30米,整体为砖木结构,以青砖白灰而筑,古朴典雅。建筑群为统一整体,依次排布有祠堂(厅下)和厢房。雅溪明清建筑群结构较为独特、建筑艺术较高,内设功能齐全,在赣南属保存较为完好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Part13石城县兼益茶亭


  兼益茶亭位于石城县屏山镇屏山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麻条石青砖混合结构,坐西南朝东北,悬山顶。茶亭麻条石墙体高1.95米,青砖墙体高2.33米,小青瓦屋面。前后各一门,门宽1.7米,门高2.7米,右侧开一扇拱形门,门宽0.75米、高1.91米。此茶亭在“走汀州”期间,供游人休憩歇脚,南面20米处为红四师长征休整地,北后200米为红十一军指挥部旧址。该茶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研究苏区文化和“走汀州”文化提供了实物材料。


  4、石窟寺及石刻


  Part14兴国县“对嵩岩”石刻


  “对嵩岩”石刻位于兴国县高兴镇老圩村(通天岩寺路口的左侧石悬壁上方),距县城约16公里。所在为天然石洞,弧状。岩内建有“通天岩”寺庙。清康熙兴国知县张尚瑗曾涉足于此,登岩眺望,但见群峰耸立,犹如“海舶卸帆墙,霜林脱叶木”,山光秀色、尽收眼底。张知县雅兴大作,吟《对嵩岩》诗一首,并题“对嵩岩”三字,刻于该岩左边石壁上。对嵩岩”三字长7米,宽2米,面积14平方米。


  5、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Part15中央兵工厂弹药科旧址


  中央兵工厂弹药科旧址位于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山下组陈氏宗祠(文华堂),砖木结构,封头山墙,硬山屋顶,面开三门,麻石门框。弹药科进深20.64米,面阔16.45米,占地面积337.75平方米。1931年至1934年,中央军委在此创办中央兵工厂,初创时设总务(厂部)、枪炮、弹药、利铁科和工人俱乐部,后扩建为枪炮、弹药、杂械三厂。兵工厂从初建时仅有的几十名工人,后发展到400多人,设备从仅有锉刀,打铁炉发展到有发电机、车床和鼓风机等机械设备,兵工厂驻官田期间,修配和制造了大量枪支弹药,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


  Part16第三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第三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兴国县兴莲乡莲塘村生福组(黄氏宗祠)。砖木结构,封头山墙,硬山屋顶,一井两厅,上厅左右各有一间,面开三门,麻石门框。进深16.9米,面阔12米,占地面积202.79平方米。建筑内包括总指挥部旧址、朱德旧居。


  1931年6月,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第三次军事“围剿”。7月10日左右,红一方面军从福建建宁出发,千里回师赣南,28日红军主力在兴国高兴墟一带集中。8月6日,红一方面军3万余人穿过敌封锁线40里间隙地到达莲塘,司令部和总司令朱德驻生福排黄家祠。毛泽东、朱德等在此部署和指挥莲塘战斗。7日拂晓,红军发起总攻,歼敌四十七师三个团。


  Part17全南县大吉山工人文化宫


  大吉山工人文化宫位于全南县大吉山镇吉水村村委会旁,江西大吉山钨业有限公司工人文化官于1959年兴建,1964年10月1日竣工,投资18万元。1976年8月,文化宫重新动工修建,并于1978年4月30日竣工,总投资65万元,建筑面积4079平方米,座位1954个,礼堂外观具有特别强烈的年代感。建成后主要用于开大会、放电影、举办文艺表演等大型活动,文化宫丰富了大吉山人民的生活娱乐,引领带动了大吉山矿区职工文体活动,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公共文化中心。



  Part18定南县龙头圩毛泽东旧居


  龙头圩毛泽东旧居位于定南县岭北镇龙头村肥丘组191号郭氏围屋,围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砖土木悬山顶小青瓦结构,两层,占地面积1056平方米,为“一堂两横”布局,堂屋居中,两侧各布横屋,院落分中院和左、右侧院3部分,属典型的集家、堡、祠、门院功能于一体围屋。1932年6月26日,毛泽东、朱德率红一军团途经安远大輋、信丰鹅叫,第二次来到定南龙头村,当晚毛泽东就住在龙头村肥丘组191号郭氏围屋内。这里的大山深处自然环境给毛泽东等同志的工作、生活和红一军主力前往寻乌会师提供了安全保障。


  Part19第三次反“围剿”黄陂战斗红军总指挥部旧址


  第三次反“围剿”黄陂战斗红军总指挥部旧址坐落于宁都县大沽乡刘家坊村城江村小组庵下,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为一幢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其悬山顶设计,青瓦屋面覆盖,砖石墙体坚固,廊檐式门面古朴典雅,面阔三间,尽显历史韵味。1931年8月11日,红一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此运筹帷幄,指挥红军成功围歼敌毛炳文师。黄陂战斗以红军牺牲80余人、伤300余人的较小代价,取得了歼敌4个团、俘虏4000余人(含团长2人)、毙伤敌10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的重大胜利。


  这些新发现文物,都是极具历史价值的珍贵实物史料,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对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赣州文物保护体系,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


 
标签: 赣州 古迹 遗址

本文标题: 赣州这些古迹遗址,你有了解吗?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82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