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烛龙——中国传统纹样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12-26 13:28:53  来源:九州札记  作者:十约日志
核心提示:烛龙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山海经》的《大荒北经》中。书中提到,“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世界中,《山海经》无疑是最富神秘色彩的经典之一。


  烛龙的形象与功能


  烛龙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山海经》的《大荒北经》中。书中提到,“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从这一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烛龙的外形特征:它拥有一个人的面孔和蛇的身体,身形巨大且全身赤红色,眼睛直视前方,形态威严,给人一种神秘而强大的感觉。


  烛龙不仅仅是一条神兽,它还拥有特殊的神力与功能。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它控制昼夜的能力。



  根据《山海经》的描述,“其瞑乃晦,其视乃明”,烛龙的眼睛闭合时,世界陷入黑暗,睁开时,世界重归白昼。它的这一神力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昼夜交替,是古人对于宇宙自然规律的崇拜与解释。


  除了掌控昼夜,烛龙的力量还涉及季节变化。书中提到,“吹为冬,呼为夏”,它的呼吸可以带来四季的转换,呼气生夏,吹气生冬,象征着自然界的气候变换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此外,烛龙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它既不进食也不饮水,甚至不呼吸,只有在息气时才会生成风。


  这一描述赋予了烛龙一种超凡脱俗的神秘感,它似乎与自然界的基本元素息息相关,却又不完全受限于这些规律。


  烛龙的居住地与文化象征


  烛龙的栖息之地,位于《山海经》中的“章尾山”,即钟山。这个地名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钟山不仅是古代神话中的一个重要地理坐标,也与中国古代的祭祀仪式紧密相关。烛龙作为掌控昼夜和季节的神祇,自然也成了古代帝王祭祀的对象。


  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烛龙甚至与太阳相提并论,成为了祭天仪式中的神祇之一。它象征着自然的伟力,具有无可替代的神圣地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烛龙不仅仅是一个神话人物,它更是古代人民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崇拜。


  昼夜更替、四季更迭,正是自然界最基本的法则。烛龙作为这一切的掌控者,体现了古代人类对自然与宇宙秩序的深刻认知,也象征着天地间的循环与永恒。



  烛龙的文化传承


  烛龙作为《山海经》中的神兽,其形象在后世的纹样和艺术品中得到了多次演绎。在古代的青铜器、玉器、建筑装饰等方面,烛龙纹样的应用十分广泛。


  其直目、蛇身、赤色的形象常常出现在宫廷祭祀用品和权力象征物品中,表现出对烛龙所代表的神力与宇宙力量的崇敬。


  在纹样设计中,烛龙的形态通常呈现出对称且具有动感的风格,常常与其他神兽纹样搭配,形成富有节奏感和力量感的装饰效果。


  例如,在一些明清时期的瓷器和祭祀用品上,烛龙纹样被用来象征阳光与光明,表达天命与权威,常常与日月、星辰等天体象征性图案相结合,形成一幅幅宏伟的宇宙图景。



  此外,烛龙的形象也常常被与“龙凤呈祥”的图案结合,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


  龙作为烛龙的象征,寓意着光明与力量,而凤则象征着阴柔与温润,两者结合,表达天地和谐与平衡。


  烛龙作为中国传统神话中的重要符号,历经千年,依然在现代设计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本文标题: 山海经烛龙——中国传统纹样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85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