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木雕源于浙江省东阳市,以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雕饰精致而著称。东阳木雕发源于汉代,最迟在唐代已经开始用于建筑装饰,在明代已形成独特的风格,并开始影响到周边地区建筑木雕的发展,至清代中期达到鼎盛,其影响蔓延到当时的京城甚至全国,并参与到明清两代紫禁城建设中,据《东阳市志》载,“清嘉庆、道光年间,400余名东阳木匠、雕花匠应召参加北京故宫修缮”。
浙江温州金华一带的木雕大花柜
——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的兴盛与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首先,东阳地处浙江中部,气候温润,盛产木材,为木雕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自然资源。其次,东阳地理位置较为封闭,民风质朴,当地一直保持着门第、宗族、等传统的价值观念与生活习惯,形成了特定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活方式成为东阳木雕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资源,如懋东地区为嫁娶、祝寿、迎神、祭祖等民俗活动而建造的大量花轿、神龛、家俱、厅堂、祠堂、戏台、花厅等,正是木雕最佳的用武之地。再次,东阳人多田少,农业生产受制约,宋代开始就有木雕工匠群体脱离农业,专事匠作且手艺世代相传,形成了庞大的高水平木雕匠师队伍,促进了东阳木雕技艺的提高与传播。
浙江的古代建筑及木雕以东阳地区最具特色,中国南方最大的宗族聚居古建筑群东阳卢宅是座木雕艺术博物馆
现今,东阳一带的明代建筑不下40处,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也有百处之多。在这些建筑中,宗族的荣耀名声、伦理教化皆物化在了美轮美奂的木雕装饰中。东阳建筑的雕刻有十多种雕刻手法,包括浮雕、镂空雕、圆雕、半圆雕、透空双面雕、阴雕等,尤其以综合数种雕刻技法的平面多层次雕刻见长。这些技法因地制宜、因材施艺,根据实用性、艺术性应用于建筑的不同部位,既有传统中国画的线条之美,又有木雕的刀法之技,雕刻刀具也成熟完善,有平凿、圆凿、三角凿、雕刀以及蝴蝶凿、翅头凿等。
东阳木雕源于浙江省东阳市,以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雕饰精致而著称。它发源于汉代,最迟在唐代已经开始用于建筑装饰,在明代已形成独特的风格。此为明代建筑的木雕月梁
东阳建筑木雕讲究“刻花要吉利,才能合人意;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其表现题材包括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祥禽瑞兽等,特别是戏文人物、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世俗民风等内容,是东阳建筑木雕的重点和特色,人物造型多采用夸张的戏曲亮相姿态,头部比例被夸大,头像多做脸谱化处理,正面人物一般是英姿勃发的英雄形象,反面人物则形象猥琐,面目可憎。
东阳木雕多保持木材本色,经过历史的磨砺,木色愈纯,质感更现
这些构图完整、刻工精致的人物场景木雕,不拘泥于空间或时间的限制,在一个空间中表现多个画面和场景,注重相互间的呼应和联系,把不同人物的衣着、体态、神情刻画得生动传神,再衬以亭台楼榭与山水林木,人景相融,烘托出一幅完美的画面。东阳木雕还很注重细节,雕刻精细处缕缕须发、片片瓦砾、花之脉络、兽之鳞甲,都清晰可见,令人赞叹。此外,东阳木雕的抽象几何图案也十分精彩,按照民间工匠“以方为基,剖方为圆,方圆成角,分格成边”的创作规律,形成了回纹、冰裂纹、菱形、方胜、盘长、百结等多种常见图形。东阳木雕还有一个特点,只有少数设色贴金,多是保持木材本色,经过历史的磨砺,木色愈纯,质感更现。
浙江武义桃溪镇敬贤堂外檐以夔龙纹为基本造型的木雕撑拱
就建筑木雕的具体布局,东阳建筑雕饰讲究“明精暗简”,形成了“粉墙黛瓦‘马头墙’,镂空‘牛腿’浮雕廊,阴刻雀替‘龙须梁’,山水人物雕满堂”的特点,梁、柱、檩、拱、牛腿、檩头、隔扇雕刻极为精致,复杂的百工“牛腿”、百工窗尤其常见。相对外部木雕,东阳建筑的室内木雕则较为简朴,室内隔断、挂落、藻井等雕饰简约为美,较少过分的雕琢。根据建筑部位的不同,其雕刻手法和雕刻题材也会有所区别,如桁梁雕刻,因为位置较高,不容易碰触损坏,所以采用高浮雕、镂雕等立体效果强的雕刻手法,图案一般为龙凤、狮子或吉祥花卉等。
阴刻雀替“龙须梁”
“牛腿”是当地对檐柱上方托住横梁的撑木的俗称。牛力大,牛腿更见状硕有力,托梁的撑木是负重所在,所以东阳人以“牛腿”称之。其上雕工复杂,正所谓“百工牛腿”,这是东阳木雕最精彩的地方,一般采用圆雕和镂雕相结合的技法,雕刻层次较多,常有精品。“牛腿”的主要表现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戏曲故事中的人物或狮、鹿等,形象非常突出,有的复杂得像一座山峦,上面附着众多人物,趣味盎然。隔扇雕刻集中在绦环板、裙板和隔心上。绦环板及裙板雕刻面积较大,以有情节的人物场面为多,雕刻手法多为浅浮雕。隔心结构一般是用棂条搭建或在木板上镂雕花纹,也有做工精细者在镂雕花纹中心,重点镶一块实木,雕刻画面,有小框圈起一个图形,当地人叫“开光”,常形成一个独立的木雕小品。
东阳建筑木雕讲究“刻花要吉利,才能合人意;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此为东阳卢宅惇叙堂琴枋雕刻《封神榜》
浙江东阳横店民居亭台楼榭、山水花木题材的撑拱木雕人景相融,呈现出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