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故宫里的“唐僧帽”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5-02-01 09:05:35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周乾
核心提示:故宫在明清时期为皇帝执政与生活场所,我们今天如果去故宫参观,可以注意一下部分宫殿内部的门上方,有一个悬挑的建筑装饰造型,外观类似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唐僧帽”。

  故宫在明清时期为皇帝执政与生活场所,我们今天如果去故宫参观,可以注意一下部分宫殿内部的门上方,有一个悬挑的建筑装饰造型,外观类似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唐僧帽”。这种建筑装饰被称为“毗卢帽”,是一种融入佛教纹饰的建筑装饰形式,其主要用途是凸显皇家地位及高贵华丽的环境氛围。


乾清宫内的毗卢帽。


  乾清宫明间两侧就有毗卢帽,从这里可以看出毗卢帽这种建筑装饰的造型特点。乾清宫明间毗卢帽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位于斗拱以上,立面外观恰似唐僧法帽:两端略微外翘,中间雕刻游龙及祥云纹,顶部轮廓为心形及灵芝形如意纹,总体呈现出一种庄重而又尊贵的视觉效果;下部分由斗拱、檐枋、花板、垂莲柱等构件组成,类似垂花门的做法。


《西游记》剧照与《清俗纪闻》中的毗卢帽、五佛冠示意图。


  “毗卢”又称“毗罗”,为梵文Vairocana的音译,原意为“太阳”,作为佛名译为“大日如来”,是毗卢遮那佛的简称。毗卢遮那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佛,意为光明遍照。相应的,毗卢帽为释迦牟尼佛所佩戴的法帽。需要说明的是:佛教中的毗卢帽,仅仅指法帽;而故宫建筑装饰中的毗卢帽,为法帽造型与垂花门造型的组合构件。


  有学者研究,毗卢帽的雏形很可能是宝冠,至少在公元五六世纪就出现了。故宫藏宝冠释迦牟尼佛铜像,即为这一时期的佛造像,出现在巴基斯坦北部。这尊释迦牟尼佛像头戴三叶宝冠,称为“宝冠佛”或“装饰佛”,其宗教意义之一,即强调或纪念释迦牟尼出家前的皇室身份。释迦牟尼出家前,为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国内较早的头戴毗卢帽的人物造型,可见于敦煌285窟西魏时期壁画,内容为四大天王像,他们头戴类似毗卢帽的宝冠,身披金甲,手执长矛,作守卫状。从壁画、佛造像实物来看,从隋唐时期起,头戴毗卢帽造型的佛像逐渐增多。


  从文字记载角度而言,“毗卢帽”一词,较早出现在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中。书中多个场合中,唐僧的着装就包括了毗卢帽,以示庄严及高僧身份。如书中第十一回,唐太宗魂游地府之后,要修建水陆大会,超度无主孤魂,众大臣推荐玄奘主持;于是太宗赐玄奘“五彩织金袈裟一件、毗卢帽一顶”,供玄奘讲经时穿戴。又如书中第七十八回,唐僧路过比丘国,准备会见国王并换取通关文牒时,“身上穿一领锦襕异宝佛袈裟,头戴金顶毗卢帽”。再如书中第九十三回,唐僧一行路过天竺国时,其被妖精假扮的公主用绣球打中脑袋,“唐僧着了一惊,把个毗卢帽子打歪,双手忙扶着那球,那球毂辘的滚在他衣袖之内”。




  我们印象比较深刻的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头上所戴的,是毗卢帽与五佛冠的组合体。日本学者中川忠英在《清俗纪闻》中,绘制了一幅毗卢帽与五佛冠的示意图,较为具体地区别了两种帽冠造型。五佛冠为宝冠的一种,象征五智如来,其外观如五瓣莲花连在一起,每瓣莲花上均有一尊佛像,分别是中央毗卢遮那佛,代表着绝对真理;南方宝生如来佛,象征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象征妙观察智;东方不动如来佛,象征大圆镜智;北方不空成就佛,象征成所作智。毗卢帽象征佛教的神圣和权威,而五佛冠象征佛教中的五智如来,因而二者均可在佛教仪式和修法中使用。当毗卢帽与五佛冠同时佩戴时,首先戴毗卢帽,然后再将五佛冠展开,并与毗卢帽固定。


  回到建筑实物上,毗卢帽装饰造型一般为皇宫专用,以烘托其尊贵地位。史料记载的一个反例,即清代和珅将毗卢帽用于私宅装饰。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帝驾崩,嘉庆帝亲政。嘉庆帝罗列了和珅二十大罪状,赐和珅自尽。其中第十三条罪状为“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卷37)。这座级别“越界”的楠木房屋,即和珅府中的嘉乐堂(今恭王府内锡晋斋)。嘉乐堂仿照宁寿宫建造,宁寿宫是乾隆帝模仿坤宁宫建造的宫殿。坤宁宫的装修做法中,就包含了毗卢帽。


  和珅被赐死后,嘉庆帝将和珅府赐给庆郡王永璘,作为其府邸。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三月,永璘薨。同年五月,其子绵慜主动呈报府中有“毗卢帽门口四座,太平缸五十四件,铜路灯三十六对,皆非臣下应用之物”(《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卷37)。嘉庆帝认为,永璘府本为和珅旧宅,此等违制之物,皆系当年和珅私自设置。他要求拆除僭越之物毗卢帽,另择地安置太平缸、铜路灯。“太平缸”即铜缸,在宫中主要摆放在宫殿前,缸内贮水,以备火患时救火。


  毗卢帽是明清时期皇宫专用的室内装饰构件,以凸显皇室尊贵地位及庄严的氛围。在当今而言,这种装饰形式,是见证故宫丰富历史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


 

本文标题: 中国古建筑故宫里的“唐僧帽”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89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