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古代建筑该怎么看?一文读懂!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5-02-16 11:28:10  来源:文博眼
核心提示:在旅行中,我们会见识到形形色色的建筑,当面对这些古代建筑时,我们该看点啥?又当如何读懂这本“史书”呢?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在旅行中,我们会见识到形形色色的建筑,当面对这些古代建筑时,我们该看点啥?又当如何读懂这本“史书”呢?


  这篇文章将带你踏入历史的长河,了解古代建筑的魅力,让你轻松成为文化达人!


▲晋祠圣母殿北宋


  入门级:分清种类是关键


  首先,在中国古建筑中,建筑的分类是非常讲究的。


  游玩中,作为小白的你最基本的要分清——普通常规的宫、殿、亭、楼、阁、廊、榭....


  宫:


  上古时,宫只是指一般的房屋,无贵贱的分别,秦以后,才专指帝王的住处。


宫室一般朝南,其内部又分为堂、室、房


  殿:殿堂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庄重的地方,供奉着神明,举行着祭祀仪式。


殿即堂,汉以后习惯称堂为殿。


  亭:亭在古时是公家的房舍,建在路旁,以便旅客投宿。


秦汉时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楼:楼者,重屋也。所谓的“楼”指的是很多层的屋子,在古代称为重屋。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阁,所止扉也。作为古代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阁”最初指的是阁板。后来,阁成了与楼相对应的架空小楼房。


在南方,楼房上的小房间也被称为阁。


  廊:原是指房檐下的过道,后演变成多种形式,如:长廊、短廊、回廊、飞廊、半壁廊等。


廊,通道也。入门穿廊,过前后厅。


  榭:台上的木结构建筑叫榭,特点是只有楹柱花窗,没有墙壁。临水者叫水榭。


苏州,榭园


  认完上述的基本常见的古建只是初级阶段,下一步,要看的就是年代——即,哪个历史时期的建筑?


  通常来说,中国古建筑中,年代久远的很少。


  古代以木制建筑为主,太过久远也无法保存到现在,所以,唐朝及以前的建筑很少很少,大多数的建筑都是宋代及以后建造的。


  那么,问题来了——当你去某一地方游玩时,看到一座古建筑,分辨是哪一建筑后,你能判断它的年代吗?


▲广仁王庙正殿唐代


  进阶篇:判断了年代,已很牛!


  对于古代建筑来说,年代上风格有系统性。


  一般,唐代——五代——辽,可视作一条传承;而宋——金,视为一条传承;明——清,又是一条传承。


  下面这些图文,教大家如何分辨这些传承线,一定一定拿小本本记好,旅游时按照方法对一下。


  到一地游玩,古代建筑旁边拍照合影了,后退,拉远几步,来,我们看一看它的屋顶。


  不要小瞧这个屋顶,就屋顶来说:


  唐宋古建筑的屋顶坡度舒缓、山檐深远,整个立面很是庄重稳定,看到后给人的视觉感受舒展、大气。


  如图,这个殿是唐代的,感受一下:


▲南禅寺大殿唐代


  而明代、清代的建筑,屋顶坡度相对陡峭,装饰上也比较富丽堂皇,一眼看去虽稍显笨重,但却更显威仪,比如北京紫禁城:


▲明清故宫太和殿


  如果屋顶没有看明白,别急,我们走近一些,站在建筑下面看一看它的斗拱。


  不错,斗拱,可是判断建筑年代的重要特征。


  下面这幅图中的斗拱,你看到后什么感受?



  硕大?繁杂?结构复杂?


  如果碰到这种的,年代大差不差坐落在唐宋时期。上图是唐代,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斗拱。


  唐宋时斗拱有重要力学作用,一般比较硕大,屋檐就会比较出挑深远,所以,有时会感觉斗拱的尺度比实际大得多。


  再来,对比一下明清:


明清建筑斗拱


  明清斗拱则多为装饰,比较小,出檐变短。


  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是——随着建筑技术提升,柱头间的构架整体得到加强,所以斗拱在明清时期不再是受力的构件,而成为装饰性的构件。


▲应县木塔斗拱辽代


  屋顶、斗拱,还是分辨不出,判断不来,还有一招儿,走进里边,看一眼梁和柱。


  唐宋和明清的梁柱有一很大的不同点:唐宋融入曲线美;而明清多为直来直往。


▲佛光寺构架 唐


  唐宋时期,古建筑在梁的两端会做“卷杀”,做成“月梁”样式,看上去使得建筑在视觉上富于变化,如下图:



  而明清官式建筑的梁、柱,大都是简单的直来直去,会少了些艺术美感。


  最后,读完上述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古建筑你会分辨和判断了吗?


  在旅行中,按上述方法,你可以合照之余放下手机,观察一下外观、结构,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感受古建之美!


 
标签: 古代建筑

本文标题: 欣赏古代建筑该怎么看?一文读懂!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95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