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十大状元,是科举时代的耀眼星辰。孙伏伽,大唐首位状元,以直言敢谏开先河,为后世树立了刚正不阿的典范。文天祥,不只是状元,更是民族英雄,在山河破碎之际,以一身正气抗争到底,其《正气歌》传唱千古,彰显不屈精神。
郑颢,唯一的驸马状元,特殊身份下的他,在仕途与皇室生活中演绎别样人生。而裴思谦,凭借厚脸皮靠权势拿下状元,与其他正途状元形成鲜明对比。赵楷,贵为皇子却低调应试夺冠,展现非凡才华。
张孝祥词风豪放,文学成就斐然;毕沅在学术领域深耕,《续资治通鉴》影响深远。史大成、刘春霖,一个开启浙江状元潮,一个成为末代状元,都在科举史上留下独特印记。
这里讨论的就是颇具传奇色彩和影响力的十位状元。
孙伏伽:唐朝武德五年(622年)状元及第,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他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荣辱不惊。
文天祥: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提名状元。他是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郑颢:唐朝会昌二年(842年)状元,唐宪宗朝宰相郑絪之孙,出身荥阳郑氏,幼而爽悟,博闻强识。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可考的驸马状元,迎娶了唐宣宗的女儿万寿公主,累迁右拾遗,后任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秘书监、兵部侍郎等职。
裴思谦: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戊午科状元及第。他巴结权贵宦官仇士良,以仇士良的荐举信威逼主考官高锴,最终获得状元之位,被称为脸皮最厚的状元。
胡旦: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戊寅科状元。他少有才学,善于文辞,后因上《河平颂》,议论时政,忤怒太宗,贬为殿中丞,又因上《平燕议》,建议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受太宗赏识,起为左补阙等职,著有《汉春秋》《五代史略》等。
赵楷:宋徽宗第三子,封郓王。他偷偷参加了重和元年的科举考试,因文采非凡,在殿试中发挥出色,夺得头名状元,是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
史大成: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汉榜状元,为清朝浙江第一位状元。殿试时,其考卷被主考官拟为第三,顺治御览时,推崇其行文雅正,书法端庄秀丽,推其人品,于是钦定他为状元。浙江民间有谚“始于史,终于钟”,而清朝浙江所出的最后一个状元名叫钟骏声,验证了这一说法。
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状元及第。其词“豪壮典丽”,尤以忠愤悲慨的爱国词为世所名,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词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毕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清代著名学者。他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又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在学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刘春霖:晚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他在诗书画上均有极高的造诣,尤擅小楷,其小楷书法有“楷法冠当世,后学宗之”之誉,至今书法界仍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
他们是科举制度的佼佼者,也是各自时代的代表,书写着华夏科举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