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十大史官,如熠熠星辰照亮历史长河。左丘明著《左传》《国语》,以编年与国别体呈现春秋风云,为后世史书体例奠基。
司马迁忍辱负重作《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其笔下人物栩栩如生,“史家之绝唱”当之无愧。班固《汉书》开启断代史先河,严谨记录西汉一朝。陈寿《三国志》还原三国乱世纷争,与“前三史”并肩。范晔《后汉书》创新体例,展现东汉风貌。刘知几《史通》构建史学理论体系。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巨著,以史为鉴供帝王治国。欧阳修参与修订《新唐书》,文采斐然。李焘续写北宋历史,为后世研究提供详实资料。吴晗深耕明史,推动现代明史研究发展。
十位大咖登场。
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儒学奠基人之一,被孔子称为“君子”,被后人尊称为“文宗史圣”和“经臣史祖”。他为解《春秋》而作《左传》,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又写出《国语》。《左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涉及春秋众多领域,除客观记录历史事件外,还加入作者的认识和理解,堪称春秋时期的百科全书。《国语》是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通过诸侯国君臣对话表达主题。
司马迁:中国古代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以人事为中心记载了上起五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不仅为中国历史学奠定了独立的地位,还开创了散文叙事的传记文学,对后世的史学、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汉赋四大家”之一。他继承父亲班彪的事业,撰写《汉书》。《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完整记录了西汉一朝的历史。班固调整了纪传体史书的体例,确立了整齐划一的纪传体编撰体例,对后世史书撰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寿:三国蜀汉时至西晋官员、史学家。他精通《尚书》《三传》《史记》《汉书》等,四十八岁时着手整理三国史事,著魏、吴、蜀三书,共六十五卷,称为《三国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国别史,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范晔: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因被贬而开始从事后汉史的编纂工作,著成《后汉书》。该书记事上起汉光武帝,下讫汉献帝,囊括东汉一代一百九十六年的历史。在体例上有所创新,如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新增加了七个类传。
刘知几:唐代的史学家,著有《史通》,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著作。他提出了“史才三长”的观点,认为写历史的人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这三项能力。
司马光: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多年的历史。
欧阳修: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参与修订了《新唐书》,其文笔优美,叙事生动,和《旧唐书》一起成为研究唐朝历史最重要的资料。
李焘:南宋的史学家,所著《续资治通鉴长编》是《资治通鉴》的续篇,记载了北宋一百多年的历史。他为写此书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力求做到客观公正。
吴晗: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研究明史,写了很多关于明朝历史的著作,对明史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以笔为剑,记录时代变迁,传承民族记忆,其功绩彪炳史册,为华夏文明传承立下不朽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