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门,有什么讲究?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5-02-25 09:48:33  来源:研学建筑
核心提示:“门”是古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房屋建筑就有门,最早在甲骨文中就有“门”字的记载,与现代建筑的门不同,古建筑的门很复杂,有很多独特的组成构件,还反映着主人的身份地位。

  “门”是古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房屋建筑就有门,最早在甲骨文中就有“门”字的记载,与现代建筑的门不同,古建筑的门很复杂,有很多独特的组成构件,还反映着主人的身份地位。


  01-门的类型


  古建筑的“门”主要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最常见的是用木板实拼而成的门,称为板门。常常用于宫殿、王府、庙宇的大门和普通住宅的外门,由3~5块相同厚度的木板拼合起来,看起来十分坚固厚实。



  第二类也是我国传统建筑中最常见的门形式——隔扇门,即可当作门,又可当作窗,采光性能好。隔扇门通常带有精美的镂空棂花,形式多样,在江南民居中,园林中经常使用。


  02-门的位置


  在古建筑中,门的位置颇有讲究。通常而言,主要的门坐落在中轴线上,且要比其它的门高大开敞,相应地,为凸显其重要性,其形制也要比其它的门要高一些。大门的位置还要适当考虑风水因素,比如北京四合院的门通常设置在“巽位”即东南角,寓意顺风顺水。


  而次要的门一般稍偏设置,坐落在次轴线上,或者侧向而设,其形制与大小也按要求降级而定。在由若干单体建筑组成的建筑群体中,根据布局的要求,门的位置需要和各部分建筑的性质协调一致,依照次序排布在中轴线、次轴线上。


▲故宫大成左门


  03-门的颜色


  在古代,门的颜色是等级的重要标志之一。朱门,即红漆的大门,通常只有宫殿庙宇和达官显贵才能使用。留存至今的明清两代宫殿大门都是朱门,华贵中透露着典雅。


  黄色的门也很高贵,黄色在古代曾是最高贵的颜色,黄色的门也只有皇家和一些重要建筑才能使用。《汉旧仪》中便记载,官署之门不漆朱红而漆明黄色,以区别于皇帝。朱红和明黄,根据后世之制,“人主宜黄,人臣宜朱”。


  黑色的门在古达十分普遍,是非官宦人家的门色。在民间,黑色大门被认为有辟邪的作用。除了黑色大门,一般人家常用的就是白板门了,这种门往往不施油漆,或者只是刷涂一层透明清漆,保持模板原来的纹理和色泽。


  如果把门漆成青色乃是犯忌,因要避讳“青楼”。原本青楼跟朱门一样是指豪门高户,但后来“青楼”演变为妓院的雅称,已至青色的漆称为忌讳。


▲黑漆大门


  04-门的朝向


  我国的古建筑,大门通常都是朝南的,这本身是顺应天时地利的选择。正房背北,大门朝南,在北半球,朝南有利于采光保暖,夏季时可纳南来清风,冬季可以把寒冷北风挡在后墙。


  通常高等级的建筑,门设计在中轴线上,普通民宅的门多偏向一角。比较通行的就是"坎宅巽门",即住房坐北朝南,宅门开在东南角。一座坐北朝南的民宅,宅门不设在南墙正中,而是开在偏东南的位置,可以避免大门正对堂屋,减去许多不便。


▲少林寺山门


  05-门的神明


  门扇即守卫大门、防止鬼怪侵入住宅的神明,名气最大的门神当数钟馗。钟馗捉鬼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钟馗成为门扇上的常客。流传最广的当数唐代的两位将军——秦琼和尉迟恭。有传说,秦琼和尉迟恭晚上把守宫门,不让邪祟靠近,唐太宗才得以安睡。念及两位将军辛苦,为不使他们过于劳累,唐太宗命令将两位将军真容绘成图像,贴在门上,以画代人。


▲门神


  不同时期和地域创造出来的将军门神,数目众多,有赵公明和燃灯道人、孙膑和庞涓、伍子胥和赵云、萧何和韩信、马武和姚期、关羽与关平及周仓、裴元庆和李元霸、孟良和焦赞、岳鄂王和温元帅、徐延昭和杨波等等,甚至还有女将穆桂英。


 

本文标题: 中国古建筑的门,有什么讲究?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97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