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田螺坑村土楼群:中国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5-03-26 10:11:08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福建土楼,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是中国民居建筑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它们以土作墙,建造出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的集体建筑,不仅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见证,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福建土楼,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是中国民居建筑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它们以土作墙,建造出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的集体建筑,不仅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见证,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在福建漳州,有一座隐藏在群山之中的小村落,以其独特的土楼建筑群而闻名遐迩——它就是福建漳州南靖县的田螺坑村。


▲南靖田螺坑村(图源漳州党史方志官微,仅用于学习交流)


  村落概况


  田螺坑村位于书洋镇上坂行政村,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狐岽山半山腰上,人口464人。2003年入选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田螺坑是一个土楼村落,由1座方形、3座圆形和1座椭圆形共5座土楼组成,五座土楼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景,是民居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田螺坑土楼群的精美建筑组合,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叹为观止,当地人戏称“四菜一汤”。


▲“四菜一汤”(图源福建土楼南靖景区官微,仅用于学习交流)


  村落历史


  田螺坑村的名字背后,藏着一段段动人的历史典故。相传,这里因一位放鸭人偶然发现田螺能促使鸭子增产,便在此定居,逐渐形成了这个以田螺命名的村落。而土楼群的建造,更是客家人为抵御战乱、寻求安宁生活的智慧结晶。从元末明初的第一座土楼,到近现代的不断扩建,每一座土楼都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荣耀,它们见证了黄氏家族的兴衰更替,也记录了客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村落选址


  田螺坑,顾名思义,因地形像田螺,四周又群山高耸,中间地形低洼,形似坑,故曰田螺坑。


  远古的田螺坑,四周群山环抱,古木苍天。这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珍禽异兽应有尽有,此地山清水秀,成为众生生息繁衍的世外桃源。


  元朝末年,田螺坑村落的黄氏祖先黄希贵带着儿子百三郎迁居至田螺坑,他们在田螺坑生产生活过程中,认为田螺坑四周群山环抱,藏风聚气,一年四季日照时间长,是建阳宅的好地方。从地理位置上看,田螺坑地理位置处在八卦方位上的乾、坎、艮三位,为三吉方。在上、中、下三元运势中,乾、艮行吉运时间最长。田螺坑为艮方,三吉方之一,所以现有所建楼宇的厅堂均为艮位,坐艮为其一大特点。又田螺坑,右水倒左,水出丁未口、辰、戌未为四大墓库,未为甲木和癸水之墓库、天作之合,自然形成是安居的好地方。


▲南靖田螺坑村(图源福建土楼南靖景区官微,仅用于学习交流)


  建筑特色—土楼


  造型多样


  福建土楼的建筑形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弧形、八角形、曲尺形、五凤楼等,其中圆形和方形土楼最为常见。这些土楼通常高达三到五层,内部空间宽敞,可以容纳数百人居住。


  结构坚固


  福建土楼采用夯土墙与穿斗式木构架共同承重,墙体厚实,最厚处可达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深大的墙沟,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再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后筑成。这种结构使得土楼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能够抵御野兽或盗贼的攻击,以及地震和风雨的侵袭。


  功能齐全


  福建土楼内部功能齐全,通常分为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下堂为出入口,中堂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则用于供奉祖先牌位。土楼内还设有厨房、仓库、水井等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主要建筑


  田螺坑土楼群是福建土楼中最美的形体组合,是福建土楼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福建土楼的名片,俗称“四菜一汤”。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的一方三圆一椭圆的土楼群,是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成的经典之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景观村落。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田螺坑土楼(图源醉美南靖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


  裕昌楼


  圆形的裕昌楼是南靖县现存最古老的土楼,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为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建造,故把整座楼分为间数不等的五大卦,每卦设一部楼梯,每个家族各居一卦。楼为5层结构,每层有54间大小相同的斧状房间,底层为厨房,家家厨房有一口深1米、宽0.5米的水井,井水清净甘甜,拿起瓢子伸手即可打水。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圆形祖堂,祖堂前面天井用卵石铺成大圆圈,等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这座土楼建成后不久,楼内回廊木柱便开始从左向右倾斜,最大倾斜度为15度,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几百年风雨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依然如故,有惊无险。


▲裕昌楼(图源福建土楼南靖景区官微,仅用于学习交流)


  和贵楼


  和贵楼,是闽西南众多方形土楼的典型代表,有着“天下第一奇楼”的美称,是“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杰出的代表作品。和贵楼高五层,21.5米,是已知的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


  和贵楼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通廊式土木结构。和贵楼运用悬浮原理,以松木为桩基、筏基,在3000平方米的沼泽地上建起的最高方形土楼,宛若陆上的“诺亚方舟”。土楼墙体高厚比在二百多年前就达到13:1,具有突出的建筑成就和极高的建筑技术研究价值。


▲和贵楼(图源福建土楼南靖景区官微,仅用于学习交流)


  怀远楼


  怀远楼位于南靖县梅林乡,是圆土楼的代表作,也是内外结构保护得最好、建筑艺术最精湛的一座双环圆土楼。怀远楼建于清宣统元年,即1909年,楼的直径38米,楼高4层,13米。楼外围墙顶层4个方向建有4个瞭望小楼台。怀远楼内环楼为砖木结构,面阔三间为抬梁式五凤楼的“诗礼堂”,内设“四架三间”上下堂的私塾,名曰“斯是室”,是造诣极其讲究的文雅秀气建筑,雕梁画栋,古雅精致。充满着书香气息,传递着土楼人家传统的文化意蕴。


  ▲怀远楼(图源福建土楼南靖景区官微,仅用于学习交流)


  土楼不仅是居住空间的简单堆砌,更是福建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它们体现了客家人团结互助、共御外敌的精神,以及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家族观念。土楼中的祖堂是土楼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标志性建筑,是全楼居民祭祀列祖列宗、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而聚族而居也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


  田螺坑土楼群不仅建筑精美,而且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们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设计理念的“天圆地方观”,即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这种观念在田螺坑村的土楼群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细节处理上,土楼群采用了精美的雕刻和装饰,如窗花、门楣等,展示了当地人民的审美追求和工艺水平。可见土楼不仅是他们的居住之所,更是他们精神的寄托,是他们客家身份的象征。


  综上所述,土楼建筑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融入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不仅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也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吸引着人们前来观赏和体验。


 

本文标题: 福建田螺坑村土楼群:中国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403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