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山花的造型、功能与文化的演变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5-04-24 10:52:58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中国建筑中的山花,专指歇山式屋顶两侧由垂脊与博脊围合而成的三角形墙面,是歇山顶的显著标志。

  中国建筑中的山花,专指歇山式屋顶两侧由垂脊与博脊围合而成的三角形墙面,是歇山顶的显著标志。



  要了解山花,需先认识歇山顶。歇山顶最早流行于中国南方,历史久远,新石器时代江西清江出土的陶器上,就能看到歇山顶及两侧三角形山花的雏形。


  由于南方气候湿热多雨,建筑的通风和排水至关重要。


  歇山顶有九条脊(1条正脊、4条垂脊、4条戗脊),形成多向分水线,可将雨水从屋顶中央导向四周,垂脊与戗脊的交叉设计能防止雨水在山花部位积聚,十分适应南方多雨的气候。



  而且,早期歇山顶的山花部位是透空的,利用烟囱效应,便于室内热空气上升排出,兼具通风与采光功能。


  建筑的发展往往有着有趣的历程。歇山顶最初形态的形成,与南方多雨相关。


  早期悬山顶用茅草搭建,面对大量雨水排水能力不足,于是人们在悬山四周添加一圈披檐,扩大遮雨面积,也保护了山墙,逐步演变成歇山顶。



  到魏晋南北朝,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鲜卑族原以游牧经济为主,从大兴安岭南迁后,为适应中原生活开始大规模汉化,此时歇山顶传入北方。


  云冈石窟雕刻最初仅有庑殿顶与悬山顶形象。


  而迁都后的龙门石窟古阳洞中,歇山顶形象大量出现,有力证明了歇山顶的北传。


  到隋唐时期,歇山顶基本普及,现存最早的木构歇山顶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建于782年)。



  宋朝时,歇山顶被纳入官方营建指南《营造法式》,书中称其为“厦两头造”,详细记录了构造细节,技术走向标准化。


  而且,宋代重檐歇山顶逐渐取代单檐庑殿顶,成为高等级建筑的主流,晋祠圣母殿便是典型。


  不过,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建筑更注重保暖和防风。因此,原本镂空的歇山顶山花在北传过程中逐渐封闭。



  到明金时期,随着砖石技术的普及,山花彻底封闭,成为用木板、砖雕或琉璃封闭的三角形区域,成为建筑装饰的重点部位。


  例如,北京故宫的山花板多采用沥粉贴金工艺,以柿蒂纹(寓意“事事如意”)与绶带纹(象征“寿带”,隐喻皇权永固)彰显皇家威严。





  江南民居则运用素雅的砖雕、灰塑,以宝瓶、螭虎、花篮仙鹤等题材,表达平安吉祥的地域审美。


  关于“山花”名称的由来,从形态隐喻角度看,山花位于歇山顶核心,歇山顶坡面层层叠落,形似花瓣向两侧舒展,山花宛如花蕊,构成花朵绽放的视觉效果。


 

本文标题: 中国古建筑山花的造型、功能与文化的演变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410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