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卢宅——“北有故宫,南有卢宅”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5-04-29 09:58:33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在浙江金华东阳市,有一处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还被国内外专家称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东方住宅”,它就是东阳卢宅。

  在浙江金华东阳市,有一处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还被国内外专家称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东方住宅”,它就是东阳卢宅。


  卢宅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东郊,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群。据《雅溪卢氏家乘》记载,卢氏源自河北涿州(古称范阳),原是齐太公姜子牙的后裔。姜太公第11代孙卢员甫于南宋初年由河北迁往浙江,并在东阳建宅。明朝景泰到万历年间,卢氏的第19代孙卢洪澜及其子扩建卢宅,东阳卢宅初具雏形,卢氏自此定居于此,世代聚族而居,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卢睿成进士起,到清代中叶科第不绝,陆续兴建了多处规模宏大的宅第,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明、清住宅建筑群,也是典型的封建家族聚居点。卢宅房屋数千间,现存自明景泰至民国初的建筑20余座。


▲东阳卢宅(图源东阳市融媒体中心,仅用于学习交流)


  建筑格局


  在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民居东阳卢宅,也有着和故宫相仿的总轴线格局,叫做“前堂后寝”,前堂是卢宅的公共厅堂,供族内子孙举行祭祀、聚会、娱乐、吉庆、议事、教习等,石库门的后面则是家眷、仆人的生活起居空间,平时石门关闭,外人不得入内。


  进入卢宅前,有风纪世家、大方伯、旌表贞节之门三座牌坊迎接,然后走过宽阔的甬道,方见到卢宅肃雍堂的真面目。整条肃雍堂纵轴线有九进,长度达到320米,依次是捷报门、国光门、肃雍堂大厅、肃雍正堂、乐寿堂、世雍门楼、世雍堂、中堂、后楼。在中国,只有故宫和孔庙有这样的结构。


▲东阳卢宅纵轴线(图源东阳市融媒体中心,仅用于学习交流)


  肃雍堂主轴线东侧与之平行的,前有世德堂轴线(依次是惇裕堂、嘉会堂、世德后堂、世德上厅)、树德堂轴线(依次是树德前厅、树德堂、树德后堂),大夫第东吟堂轴线,中有大雅堂轴线前后二进(依次是善庆堂、惇叙堂),后有爱日堂三进。


  西侧与之平行的,前有存义堂前后两进、世进士第忠孝堂,中有上台门,即慎修堂前后两进。


  整个建筑群落古朴典雅、宏敞秀丽、气势非凡,显示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卢氏宗族聚居结构,同时反映出东阳木雕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士大夫传统风水意识,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遗产”。


▲东阳卢宅(图源东阳市融媒体中心,仅用于学习交流)


  主要建筑


  卢宅肃雍堂


  卢宅肃雍堂,建造六年,以九进院落成工字形布局,纵深320米,为国内民居之最。肃雍堂平面作工字形,以穿堂将前后二堂联结成一体。其中前厅原是歇山屋顶,后虽改为两厦悬山顶,但室内木构架仍保留歇山转角做法,斗拱式样也很华丽。按明制规定,品官住宅不准用歇山顶,因此肃雍堂前厅的屋顶改形是否系宅主为逃避“逾制”之罪而采取的补救措施?这种现象在明代住宅中甚为罕见。肃雍堂不仅规模宽宏,且构件雕饰华丽,融东阳木雕与彩绘艺术于一炉,集砖雕、石刻艺术于一体。


▲东阳卢宅(图源东阳市融媒体中心,仅用于学习交流)


  历史文化底蕴


  东阳卢宅不仅是江南古建筑的瑰宝,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自明永乐年间至清光绪年间,卢氏家族出了8名进士和29名举人,家族文化底蕴深厚。


  卢宅肃雍堂的建筑形式和功能布局也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其建筑形式多样,既有宏敞肃穆的大厅,也有小巧精致的庭院,体现了不同的建筑理念和文化思想。肃雍堂的名称也取自《诗经·召南·何彼侬矣》中的“肃雍”二字,寓意肃敬雍和,表达了儒家的礼乐思想。


  由此可见,东阳卢宅不仅是江南古建筑的瑰宝,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历史文化价值,卢宅都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展示出高超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人们前往探索研究。


 
标签: 东阳卢宅

本文标题: 东阳卢宅——“北有故宫,南有卢宅”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410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