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是德国三大州级市(柏林,汉堡,不来梅)之一,德国第二大城市,也是德国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贸中心、德国第二金融中心,同时是德国北部的经济和文化大都市。有着“世界桥城”的美称。
汉堡是德国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是欧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也已成为德国的新闻传媒与工业制造业中心。
汉堡港是世界大港,被誉为“德国通往世界的大门”。世界各地的远洋轮来德国时,都会在汉堡港停泊。在这里,也有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丝丝印迹。
在汉堡港里,停靠着一艘货轮。港口的工作人员介绍,它的船体长400米,甲板面积相当于4个足球场那么大。如果把它装载的集装箱首尾相连,足有108公里。
这艘“巨无霸”属于一家排名全球第三的船务公司CMA。不过,你一定想不到,这艘船竟然有一个中国名字,叫“郑和”。除了中国名字外,船上很多货物都来自于中国的。CMA船运公司德国总经理莱因哈德,中国集装箱占据了我们进口总容量的45%至49%,因为要用探险家的名字给船命名,首先想到的就是用一位中国探险家的名字,所以我们就选择了“郑和”这个名字。毕伟峰是青岛啤酒欧洲贸易公司总经理,在这艘“郑和”号上,就有他们的货物。32天的航程,从青岛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青岛啤酒卖到了啤酒的故乡——德国。毕伟峰介绍说,2016年,青岛啤酒在德国的销量突破15万箱。
汉堡港2016年数据统计显示,汉堡港年吞吐量近900万标准箱,其中近260万标准箱来自中国或发往中国,较2015年上升约1.6%。汉堡港口物流公司董事汉森:今年,我们的业务量有一个很大的增长,大概在10%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基于中国业务和中国货物量的增加,这些大概占我们所有吞吐量的50%。汉堡可以很好地连接内陆地区,比如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我们也想通过这个优势参与到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中去,借此促进业务量的增长。
图中这座红砖式的哥特式建筑,是汉堡最古老的建筑群之一,这里曾经储存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因此这里又叫做仓库城。十年前,汉堡政府斥资3000万元,将这里改造成了汉堡海事博物馆。
▲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
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航海博物馆,共9层9个展馆,囊括来各个历史时期各种船只模型、造船工艺、海员制服、航海史、海上贸易、海上战争、海事艺术品等等,有4万多件藏品和超过1百万幅绘画、照片,馆藏极为丰富,独具特色。博物馆用与航运相关的陈列品和古老文物,来讲述世界航运史和海运史,以及东西方交融的历史。
彼得·塔姆是这座私人博物馆的第二任馆长。他的母亲出身外交官家庭,曾经在中国青岛居住过一段时间,所以跟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馆长彼得·塔姆:中国的经济,中国的海运、中国在造船和物流方面,非常地棒。
今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5月,彼得先生到中国参加了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首次会议。在两国副总理见证下,与广东省博物馆签署协议,合作承办《东西汇流——13至17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展览。所以在博物馆外墙上,很醒目地挂上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巨型广告。
6月8日,展览正式对外开放。展览选取了中国南宋至清代初期的历史时段,以商品交换、宗教发展、文化交流、古代史迹和水下考古等多维度的内容为载体,展现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繁荣及促进全球化进程中的贡献。其中,“南海一号”出水文物是首次赴境外展出。
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馆长彼得·塔姆:13到17世纪古代丝绸之路很有名,非常繁荣,就像我们今天这样频繁地交流。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很受欢迎。历史经验证明,丝绸之路有很好的效果,百年来不同的宗教文化实现相互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