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正式启动。灵井“许昌人”遗址因2007年12月首次发现并被命名为“许昌人”1号头骨化石而名扬海内外。为进一步做好该遗址的保护、展示、宣传和利用工作,市政府将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纳入《许昌市2015—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市文广新局将其列为许昌市“十三五”重大文物保护利用项目。6月,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指挥部成立。
灵井“许昌人”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许昌人”1号头骨复原模型侧面
建成世界知名的古人类考古遗址公园
7月11日上午,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指挥部首次召开指挥长会议,安排任务分工并进行工作动员,这标志着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考古遗址公园是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目前,河南已拥有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汉魏洛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我市将按照“突出价值、彰显特色、打造精品、形成品牌”的要求,把灵井“许昌人”遗址建成世界知名的古人类考古遗址公园、古人类研究中心,集遗址保护、展示、研究和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全面提升该遗址的保护、展示效果,进一步提高“许昌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许昌文化旅游的竞争力。
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将在以李占扬为首的文物专家的指导下科学开展,实施系统设计、合理分区。
根据外地经验和我市实际,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将建立“以区为主、市级调控、市区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模式。作为重大的文物保护展示项目、公益性文化建设工程,其规划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市、区政府的投资,还有国家、省级文物专项经费。经过市、区文化和发改部门的共同努力,最近,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专项补助资金360万元已经下达。近期,我市正在争取国家和省级文物专项经费。
2017年年底完成规划设计和基础工作
当天首次召开的指挥长会议公布了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按照该方案,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将在该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要求有序推进、分步实施。
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时间表如下:2017年年底,完成规划设计和基础工作;2018年10月底前,完成立项,核心区开工建设;2019年,规划区内的项目全面开工建设;2020年,基本完成,并对外开放。
2017年上半年,为进一步做好灵井“许昌人”遗址的保护、展示、宣传和利用,市委、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并将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纳入《许昌市2015—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市文广新局将其列为许昌市“十三五”重大文物保护利用项目,科学保护利用“许昌人”这个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以遗址保护为基础,以考古研究为引领,以成果展示为手段,以探索人类起源为亮点,开展高起点、高质量的规划设计,填补我市遗址公园的建设空白。
2017年6月,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指挥部成立,它作为灵井“许昌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管理的组织、决策、领导机构,下设综合协调规划组、征迁建设管理组、文物保护申报组3个工作组。
灵井“许昌人”遗址已发掘500平方米
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建安区(原许昌县)灵井镇西部,是我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据市文物专家介绍,灵井“许昌人”遗址发现于1965年,2005年首次进行考古发掘,之后进行过数次发掘。
2007年12月,河南省文物部门在此发现了人类头盖骨化石。学术界认为这是研究中国现代人类起源的重大发现,将其命名为“许昌人”。
2013年,灵井“许昌人”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是灵井“许昌人”遗址的第12个考古发掘年份。该遗址已发掘500平方米,出土的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数以万计。
近年来古人类化石的集中出土,使灵井“许昌人”遗址成为1949年以来我国境内发现古人类化石最多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