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丹灶镇仙岗村,仙岗书院大门敞开,“咿咿呀呀”的粤剧声飘来,寻声而去,一个一米八高的大扇古屏风挡住了视线,绕过去,一个金漆木雕的古舞台映入眼帘,两个年轻人穿着现代服装,融合讲古和粤剧两种形式,排练《桃园三结义》。
在粤剧声中,置身于古色古香的书院里,看着满屋子的金漆木雕、满洲窗、牌匾等岭南特色古物,仿佛时光倒流,穿越回一个世纪前。
这些古物的主人是张宇昊,一位29岁的年轻收藏家,他想用这一件件古董,重塑岭南文化古建筑。除了古建筑馆,他还想用藏品打造武术馆、岭南饮食文化馆、传统工艺馆、民俗馆、粤剧馆……
启蒙
从小家里用的全是古董
“快点下来帮手搬嘢!”张永炎还未踏入家门口,就已嗓门大开,正在六楼玩耍的张宇昊当时才读六年级,他听出父亲言语中的兴奋,于是闻声飞奔而下。“那是八件套的黄花梨屏风,有一米八高,属于清中早期的工艺,非常精美。我父亲在外搞工程,无意之中买到别人转让的收藏品非常开心,早早就打电话回家报喜了。”
这样的情景对张宇昊而言,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他父亲张永炎是一个收藏家,从小热爱收藏文物,1998年起,张永炎开始从事古董市场拍卖,从民间搜罗了各色古董。
从张宇昊懂事起,家里就已经是一个博物馆的模样了,“感觉像住在博物馆里,家里用的、摆设的全部都是古董,比如红木桌椅、雕花大床、明清瓷器、名家书画。”
小时候,虽然稀奇古怪的东西见过不少,但是他还不懂这些古物的价值。他记得当时特别羡慕别人家柔软舒适的沙发,因为他家里的红木长椅很硬,坐久了腰酸屁股疼。“为什么我们家不买沙发?”他跟父亲抱怨,他父亲说:“软沙发是懒人坐的,古家具让你学会什么是正襟危坐,你现在不识货,十年之后,这些东西就越来越少见了。”
痛惜
心疼红酸枝木椅被当柴烧
上世纪90年代,不懂古物价值的不仅仅是年幼的张宇昊,还有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张永炎说:“当时全国尚未有文物收藏的概念,在‘破四旧’中,许多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已经毁掉了,少数幸存的在农民手里,他们大多没有文物保护的概念,扔的扔,卖的卖,有的甚至当垃圾一样卖掉。”
而张永炎则凭借敏锐的眼光,到珠三角各地的农村收集古董。从小耳染目濡,张宇昊也渐渐懂得一些门道,不时随父下村子。一次经历,让他心疼不已。
原来,某一天,他跟着父亲到某村找行家,却看到一个农民拿着砍柴刀,将一把红酸枝木椅子劈成柴火煮饭。“这一刀刀简直就是砍在我心上,看得我很心疼。而且红酸枝木木质细密,根本不好烧,怎么就把好好的椅子劈成柴了呢?”张宇昊十分感慨,一把放在现在或许价值不菲的椅子,就毁于村民对古物的无知。
寻觅
结交施工队找到广府木雕
二十年前,因为国人收藏意识普遍较低,在农村淘到好货相对容易,他们早期的收藏品基本上都是从农村收回来的。近十年,央视《鉴宝》栏目走红,掀起了一股收藏热,“不过民间的古物大部分都被破坏或被收藏家收了,而且这行水很深,仿品很多,对民间收藏者各项知识要求越来越高。”张宇昊说。
在父亲的影响下,张宇昊大学毕业后回家传承父业。他的兴趣是收藏岭南建筑古董,比如广府木雕,因为国内基本上找不到,他不时跑到东南亚去寻找宝物,“以前广东人下南洋,带了不少精品出去,所在现在还能在东南亚淘到好货。”
在张永炎的指导下,张宇昊也掌握了另一个收藏门道,结交各地拆屋的施工队。因为许多浓缩着岭南建筑文化精华的古物就在老房子中,老屋拆除无法阻止,但张宇昊他们可以通过施工队获取拆屋信息,及时“捡漏”,抢回一些相对完好的家具、木构件等。
比如,现在放在仙岗书院里的一副两米多长的木雕门楣,就是张宇昊通过施工队,辗转抢回来的。“有个施工队告诉我们在哪拆了个老屋,有个门楣被一个厦门人买去了,于是我们就跑去厦门,高价买回来了。”张宇昊说。
这个门楣虽然时间久远,失去了光泽,甚至有些地方有被砍过的痕迹,但仔细看,雕工十分细腻,上面雕刻着的岭南佳果荔枝、佛手瓜等栩栩如生,“佛手瓜是西樵特产,题材非常有本地特色,所以我们一定要拿回来。而且这个木雕工艺是我见过最好的。”张宇昊说,广东省博物馆几次三番上门想把这个门楣请到博物馆去,但他舍不得。
愿景
打造岭南文化馆唤起乡愁
如今,保护传统文化已经渐渐成为政府主导的一项事业,张宇昊也不再是孤军奋战。仙岗村是佛山第二批活化的古村落,2016年,丹灶镇政府投入700多万元用于修复村内古建筑,以及改造入村通道、统一古村旅游标识系统等工程。
在此契机下,在丹灶土生土长的张宇昊,深感自己有一份使命,“把珍藏的藏品分类,开一个个主题展馆,用这些古董来重塑一座座古建筑,唤醒现代人的乡愁。”于是,他们成立了公司专门运作,仙岗书院成为了张家父子的第一个展馆,他们希望把仙岗村打造成佛山文化名片。
如今走进仙岗书院,满眼看去尽是一块块木构件、家具、屏风、楹联……在这里似乎都能找到岭南文化的根与魂,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书院最为别致的当属古舞台,这个舞台并非仿古设计,而是张氏父子利用明清、民国时期的藏品改造而成。“这是从八千多件木雕中筛选出来一百多件金漆木雕,花了近半年时间去修复,然后逐件镶嵌拼接而成的。”
搭台唱戏,有戏舞台才有生机。“我母亲出生于粤剧世家,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源。”张宇昊说,古舞台搭完一周后,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粤剧宗师林小群师徒专场演出就选在此。随后“林小群粤剧艺术传承基地”在此揭牌,这里成为了粤港澳曲艺“发烧友”联谊、培训的聚集地。
粤剧声不时从仙岗书院飘出来,让这个沉睡多年的古书院重新焕发生命力。按照张氏父子的规划,他们准备建设两层的雅座,做成茶楼的形式,供戏迷和游客喝茶听戏。
“我们的岭南文化特色藏品太多了,虽然精品不如陈家祠,但数量和种类应该是最齐全的。”张宇昊说,他的“野心”不止一个仙岗书院,他希望将现有收藏品分类,形成一个体系,然后打造多个主题馆,比如武术馆、岭南饮食文化馆、传统工艺馆、民俗馆、粤剧馆……让人们在他的展馆中,读懂岭南文化,唤起百年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