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项目——香港斫琴艺术的优良传承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7-26 15:20:54
核心提示:由香港特区政府主办,“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同心创前路,掌握新机遇”成就展于6月27日——7月1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展厅举行。本次展览分为十个单元,共展出40余件(套)展品、40多段视频及230多张照片,并有模型、多媒体制作和互动装置配合,图文并茂,全方位介绍香港多姿多彩的城市面貌、最新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

   由香港特区政府主办,“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同心创前路,掌握新机遇”成就展于6月27日——7月1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展厅举行。本次展览分为十个单元,共展出40余件(套)展品、40多段视频及230多张照片,并有模型、多媒体制作和互动装置配合,图文并茂,全方位介绍香港多姿多彩的城市面貌、最新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


  展览上,有8段视频用于介绍香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一段关于古琴制作的视频,介绍了来自香港的两位琴人对古琴的传承,一位是香港斫琴人蔡昌寿,另一位是古琴演奏家苏思棣。


  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历史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在芸芸中国乐器之中,琴学尤显丰富多彩,涵盖了制琴、作曲、弹奏、律学、美学等范畴。


  琴器本身涉及多门学问,如琴的形制、式样、材料等都有严格的规范。良琴靠的就是造琴工艺。造琴雅称“斫琴”,是一门流传了三千多年的中华文化遗产,自古以来不少弹琴人都亲自斫琴。


  蔡昌寿先生研究古琴工艺多年,他自1993年起开设了“斫琴研究班”,将斫琴技艺授予香港琴人,以求恢复并且延续琴人自制琴器、斫琴自弹的传统。


  与他的老师徐文镜先生一样,蔡昌寿的教授方法是口授加示范:一块木材到手,从原木的开料、刨琴面、挖共鸣箱、以至打磨、上漆、张弦等,从头到尾都自己一手包办。


  “因为琴文化本身是种个性化的艺术,不同地域、不同师承的琴家的风格彼此都不相同。同一地域、同一师承的琴家的风格也是各有特点而不尽相同。同一曲目,不同的琴家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不同的风格。所以亲自动手才会有真正体味。”蔡昌寿如是说。


  24年过去了,“斫琴研究班”仍是香港唯一的斫琴教学作坊,这种因热爱而自发钻研并推广斫琴的传承方式,在香港亦是独一无二的。

 

本文标题: 国家级非遗项目——香港斫琴艺术的优良传承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59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