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什刹海酒吧街将打造‘博物馆一条街’”的新闻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于是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各种场地变身博物馆的新闻事件比比皆是。
惊叹于博物馆界越来越受到重视,成立博物馆亦或建设博物馆群落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然而同时,笔者也忧虑于博物馆怎么变成了说建设就能建设的场所?如此建设的“博物馆”是否能达到博物馆建立的初衷与目标呢?
事件
在西城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什刹海酒吧街的集中整治也全面铺开。拆违后酒吧街如何转型?相关人员称,现在酒吧街多是现代元素,什刹海原有的漕运文化、传统建筑文化并没得到体现。酒吧毕竟是舶来品,与中国的酒文化在定位上不太一样,如果未来能够在酒吧街开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酒肆,将是恢复文化气息的有效手段。因此,什刹海酒吧街将被计划打造成“博物馆一条街”,在酒吧街商户的墙面采用新媒体方式播放什刹海历史宣传片,同时在各酒吧引入酒肆、诗词歌赋等中国特有的酒文化。
同样是关于博物馆的问题,7月初见诸报端还有一则:在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上,有一排小小的商铺。原本这里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陆续进驻多伦路民间博物馆,如今由于收入不抵房租,多数已经关闭,现在只有“大上海1933”家庭集报馆和筷箸博物馆还在苦苦支撑着。
一边是“博物馆”的“大兴土木”,一边却又是部分中小博物馆的“行将就木”。两种鲜明的对比,让人唏嘘的同时,也应当引起文博人的一些思考:建立博物馆的门槛到底是什么?博物馆是否是想当然的说建设就能建设?如何维持博物馆的健康发展?
博物馆并非能够随意设立
博物馆的设立,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符合一定标准的,并非是想成立就成立,说建设就能建设。部分临时起意谈建设的博物馆,还需考量自身是否满足建设博物馆的条件,以及是否有从事公益事业的能力与恒心。
设立博物馆应具备五大条件
据《博物馆条例》第十条规定,设立博物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固定的馆址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展室、藏品保管场所;
(二)相应数量的藏品以及必要的研究资料,并能够形成陈列展览体系;
(三)与其规模和功能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必要的办馆资金和稳定的运行经费来源;
(五)确保观众人身安全的设施、制度及应急预案。
博物馆馆舍建设应当坚持新建馆舍和改造现有建筑相结合,鼓励利用名人故居、工业遗产等作为博物馆馆舍。新建、改建馆舍应当提高藏品展陈和保管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
场馆、藏品、人员、经费以及相应的设施、制度与规范都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五者之中,“藏品”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谈建设博物馆之前,藏品的征集与研究就应当已在实施。如果没有藏品,所谓的博物馆建设就是一句空谈。
“非营利性”对博物馆要求极高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国际博物馆协会
本条例所称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博物馆条例》
无论是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还是《博物馆条例》对博物馆的界定,都明确表示,博物馆是一个“非营利组织”。虽然“非营利性”并不排除博物馆从事销售纪念品、开设咖啡馆等经营性活动的可能性,但就当前情况来看,这些收入并不能覆盖博物馆的日常支出。“非营利性”对博物馆的运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入不敷出”使得部分博物馆陷入运营困境,同时对博物馆的运营方式及收支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突破人才队伍建设瓶颈
由于博物馆属于非营利机构,从业人员薪资普遍不高,加之中小博物馆多数并不能解决户口与编制问题,在行业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如何吸引文博专业人员与高端人才,也是创建博物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
博物馆建设目的在于实现其社会功能
博物馆的建设,既不应是“噱头”,仅能一时吸引公众目光,也不应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图一时之快。博物馆的建设,应是具有长期社会积极效应的。
随着博物馆发展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开始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利用博物馆。博物馆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物收藏、保存、研究的专业机构,还是提供展示、教育、开放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随着社会服务职能的不断强化和与社会公众之间距离的不断拉近,博物馆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传播方式和独特资源优势,日益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课堂。
规范博物馆建设
博物馆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不能头脑发热,说建设就建设。“博物馆一条街”、“博物馆群”、“博物馆聚落”,这些动辄几家乃是十几家的成规模的博物馆建设更应该慎之又慎。
与其一刀切的把什刹海酒吧街打造成“博物馆一条街”,倒不如有所取舍,差异化发展。符合条件建设博物馆的建设博物馆,能够恢复街道旧貌的恢复街道旧貌,确实适宜开设酒吧的依然可以开设酒吧。是否“一条街”都符合建设博物馆的条件,确实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于建设博物馆群,杭州制氧机厂(以下简称杭氧)与杭州锅炉厂(以下简称杭锅)或许有可借鉴的地方。相关报道称,杭州最著名的工业遗存之一,杭氧杭锅区块被纳入“城市之星”项目中,将会在原址保护的基础上再开发。根据规划,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以国际城市博览中心为主题,集艺术、影视、游乐、健身、美食、购物、会展、酒店为一体的国际旅游综合体。以布展加商业配套为主,杭氧杭锅的九处老厂房也将被建设成一个博物馆群,包括国际城市博物馆、设计博物馆、当代建筑博物馆、时尚博物馆等。
杭氧杭锅作为杭州的文化记忆和历史精华,记录了杭州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沧桑。当前这片区域在开发之时,就用博物馆的方式保留城市的文化记忆。在开发之初,政府即有相应的规划,对博物馆建设有清晰的定位。与此同时,旧工业遗存改建方面,杭州也有成功的经验。把红雷丝织厂老厂房、土特产仓库、杭州第一棉纺厂等改造成中国刀剪剑、扇和伞博物馆等组成的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群。
小结:
随着公众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博物馆的发展也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近日,国家文物局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大力支持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建设博物馆的高潮很可能再次涌起。
但是,由于博物馆既要保持非营利性又要尽可能满足公众对文化的需求,博物馆运营也随之有了更高的要求。有博物馆之名,却不行博物馆之实的“博物馆”,势必会对博物馆行业造成不良影响。
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博物馆准入机制,完善博物馆退出机制;而博物馆的建立者,也应当提前筹划及布局博物馆的运营事务。多方共同努力,促进博物馆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来源:资料及图片综合于中国文化报、杭州日报、浙江在线、新京报、北京晨报等媒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