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近出台的文物犯罪司法解释的认识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8-16 15:55:54  来源:中国文物报
核心提示: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5年10月12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5〕23号,以下简称《解释》)。《解释》共计18条,已于2016年1月1日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5年10月12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5〕23号,以下简称《解释》)。《解释》共计18条,已于2016年1月1日施行。自此,根据1979年《刑法》和1982年《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所作的《关于办理盗窃、盗掘、非法经营和走私文物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法(研)发〔1987〕32号,以下简称87年《解释》)经多年超期服役后终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法律实践中一些不断引起争议的焦点问题终得定论。下面笔者以对“名胜古迹”的认定为例,结合实际工作谈谈认识。

  名胜古迹一词,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宪法》也庄重地表示“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但是,提到名胜古迹可能大部分人的脑海中都只会浮现出各个景点的画面,真正能准确判断出这座老宅子、那座古桥是不是属于名胜古迹的,恐怕就寥寥无几了。若以法律的名义追究行为人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的刑事责任,就必须准确把握这一概念的逻辑范围,也就是要搞清楚“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的犯罪对象究竟是什么。

  《解释》第四条第一款明确规定“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以及未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的本体,”应当被认定为“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事实上,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一般都是由文物保护单位构成,许多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承德避暑山庄风景名胜区的避暑山庄以及溥仁寺、普宁寺、安远庙等外八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名胜区的龙门石窟、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麦积山石窟也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意损毁这些风景名胜区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根据本条第四款都被认定为故意损毁文物罪。

  可见,虽然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涵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但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的犯罪对象仅指:1.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不包括这些风景名胜区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包括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3.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某种意义上,“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是“故意损毁文物罪”的兜底条款,《解释》又进一步明确了两种罪名的界限。

  在《解释》出台之前,法律和实践中也有对于名胜古迹的规定和理解。1979年《刑法》第一百七十四条规定了故意破坏名胜古迹罪,1982年《文物保护法》与之呼应,规定故意破坏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一条)。87年《解释》以列举的方式对“名胜古迹”作出界定,即“如古墓葬、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革命遗址、革命纪念建筑物、风景名胜区等”,未经归纳导致司法实践中仍对这一概念的内涵认识不一。虽然,1997年《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第一款明确将故意损毁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行为认定为故意损毁文物罪,按照法律逻辑,若文物概念为周延,就不可移动文物来说,第二款中的名胜古迹应包含除已纳入第一款保护范围的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之外的所有不可移动文物。但是司法实践中对认定为名胜古迹表现出过度谨慎,甚至任意。

  比如广东洋溪古桥被拆毁案,该案以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罪认定。洋溪桥位于广东省龙川县城洋溪路,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5月被当地开发商非法拆毁。这是一起典型的故意损毁名胜古迹案件,涉嫌刑事犯罪。但是公安部门认为法律及相关解释未对“名胜古迹”的范围明确界定,无法将洋溪桥认定为“名胜古迹”,最终将此案定性为故意损毁公私财物案。

  在文物案件审判的司法实践中,由于文物工作专业性强,在一些专业用词没有明确说明的情况下,主审法官就可能对犯罪行为性质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裁量,并且各地法官的认定也多有不一致,如此一来,本来同样性质的犯罪行为,因为主审法官的认识不同,却可能导致行为人获刑不一,进而有损法制的统一性、权威性。

  中共十八大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立改废释”,其中的“释”便是“司法解释”。《解释》的出台是对四中全会精神的有效贯彻,是十八大以来文物法制建设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解释》属于正式解释,对审判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案件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各级文物部门和司法部门都应该切实地学习和领会,以便指导实践工作。同时,两部门应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利用好司法解释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特点,对于一段时期内反复出现,而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或只有原则性规定的问题,考虑通过以制定司法解释的形式予以解决,以便及时有效地打击文物违法犯罪。
 

本文标题: 关于新近出台的文物犯罪司法解释的认识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85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1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