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古籍保护:事关振兴发展中医药
今年7月1日,我国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简称《中医药法》)将正式实施,该法涵盖了中医药保护与发展、传承与文化传播等多个方面。“要振兴发展中医药,离不开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继承保护与挖掘,以及对濒临失传的珍贵古籍文献的抢救。”朱晓进说。
目前我国中医古籍数量众多,但绝大多数中医专业图书馆的藏书条件并未达到古籍保护的基本要求。朱晓进表示,“条件较好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破损古籍就已达总馆藏的1/3”。
同时,朱晓进还提到,珍善本破损严重也是中医古籍濒危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医古籍孤本及稀有品种约占中医古籍总量的68%.其中,现存的16部宋版中医古籍珍稀版本的残缺率为18.7%,43部元版的残缺率为6.9%;381部明版的残缺率为2.3%.还有一部分珍稀版本已无法翻动,急需抢救保护。”
如何保护好中医药典籍?朱晓进有着自己的看法:建议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中医药古籍的管理机制、法律法规;设立专项财政资金,确保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可持续性发展;持续推进中医药古籍普查工作,建立《全国中医药古籍联合书目》;加快培养古籍修复人才,抢救性修复濒危古籍;推进中医古籍数字化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得以有效保护和传播。
高校文物藏品远超七大博物馆总和
“全国150多所高校的藏品之和超过故宫、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7座知名大馆的总和”。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朱晓进在另一份提案中提到的,不过,这段话里包含的却是朱晓进的声声叹息,因为“不少高校博物馆‘身在深闺人未识’,成为高校中被遗忘的角落”。
朱晓进指出,他在调研中发现,高校普遍把文物当作一种教育、科研的载体,对文物、藏馆的宣传交流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功能也缺乏足够深的认识,没有在校园中设置明确的标识、路牌指引、宣传介绍,使得很多高校博物馆变成了藏宝阁、文物仓库,造成大量文物资源闲置荒废。
另一方面,“高校博物馆在人权、财权、物权方面,受到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主导,同时还要接受文物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依法监督。”这就容易造成两头管、两头都难落实的结果,使得许多藏品,特别是古书籍字画等受到了不可弥补的损坏。
针对高校文物因被遗忘而未得到及时保护。朱晓进建议,高校通过自身造血,拓展提供纪念品购买、摄影、复印、邮寄等配套服务项目,吸引更多参观者,让文物发挥其自身功能。“也希望高校可以学习效仿广东碉楼、安徽古民居、山西曲沃古建筑等地做法,对不可移动文物采取认养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和利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