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报道“十年以后,农村是否还有农民?乡村生态格局损毁,乡村文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7日,福建省政协常委、永同昌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宗真作客新华网“两会”访谈室时,提出了这样的困惑。
如何加大福建乡村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建设,是张宗真今年关注的话题。
“福建是个文物大省,其中大部分文物在乡村、在民间,其所承载的农耕文化、民居文化、方言文化、节庆文化、乡贤文化、工匠文化等,形成了福建乡土文化独特的魅力。”张宗真认为,乡村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历史积淀而成的宝贵财产,保护得好,传承得好,将是一宗强大的地方文化实力,也是人们幸福生活的源泉。
然而,张宗真指出,随着城市化和电子网络化进程对人们生活方式的颠覆,延续几千年的乡村文化正在遭受冲击。他认为,乡村文化继承的主体是农民,它的载体是生态格局、古民居体系、民俗活动、节令农事以及其他与之相伴相随的历史遗存。如今,这两大乡村文化要素都出现了危机。“大量劳动力、农村人才、农民后代外流,十年以后,农村是否还有农民?这些年,乡村的生态格局、古民居体系等被损毁,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也让乡村格局遭受了破坏。”
对此,张宗真认为,应首先从政府层面做好乡村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将其纳入三农政策的范畴,列入乡镇、村庄工作监督评价系统。同时,研究制定乡村建设指导意见,对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乡村建设规划、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乡村人口和人才等作高层设计。此外,还要打造一批历史文化保护的示范村落,着重抢救和保护那些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遗存,对一些自然格局比较连理且文化遗存较多的村落,可以考虑合并重组行政村。
“要像精准扶贫一样,扶持那些有大量历史文化传统和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又无力保护的村落。”张宗真说,村水系及水尾园林具有自然和文化的双重保护价值,闽中地区的乡村寨堡,是一种独特的古民居体系,具有潜在的世界遗产级文化价值,也应高度重视。“乡村文脉的延续,是我们文化自信与文化精神的靠山。没有哪一种文化能像乡村文化一样,给我们以强大的情感温暖以及幸福感、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