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要带你去瞧瞧杭州那些最“豪”的巷子,里面藏的“豪”宅,让人大开眼界~
思鑫坊
民国时期的贵族,西湖边的豪宅
民国时期的贵族,西湖边的豪宅
承载了半部民国史,说的就是思鑫坊。
南起学士路中段,北到承德里,西起菩提寺路南段,东到孝女路,离西湖不过300米,它是杭城最好的石库门建筑群,杭州近代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
思鑫坊入口
清水砖墙、乌漆大门、雕花门楣、铜质门环,整治过的思鑫坊再现了当年的风韵。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有四条名街道、六条巷弄、七栋名人别墅,一百多个石库门单元,当年在这租一间房,需十两黄金作抵押(小编按今日黄金现货价格粗略换算,这相当于15万多元啊)。如今从中穿过,仿佛还能嗅到民国时的贵族气息。
古色古香的思鑫坊内部
在这些石库门街区背后,住过商人陈鑫公、名医吴一之、买飞机大炮的实业家胡海秋、书画家余绍宋、抗日将军何柱国、胡雪岩的侄子胡澡青等名人。
思鑫坊41、42号,是韩国国父金九在杭州避难的住所。1932年,金九为躲避日寇,流亡中国,在此建立了韩国流亡政府的临时办公处。这段历史,被呈现在2015年热映的韩国电影《暗杀》当中。
当年一楼一底,100多平方米的一个居住单元,依地段、时局不同,卖5000-10000银元,相当于现在的100万-200万人民币左右。
街坊邻里午后闲聊
在民国,这是小编租不起的房子;放眼现在,依然是小编买不起的地段~
元宝街
清末第一豪宅的诞生地
“元宝街”这三个字,听上去就很豪。
胡雪岩造胡公馆之时,以一百三十多块青石铺路(这也是杭城唯一保存完整的石板路,全场210米),石元宝压财,馆门前的这条路面,做得中间高、两头低,像一只倒扣的元宝,因此得名“元宝街”。
悠长的青石板巷
有记载,当年胡雪岩造此宅院,耗时三年,斥资三百万两雪花银。古宅内有芝园、十三楼等亭台楼阁。光堆砌芝园的假山,就达十万两,是国内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
当然,对于有四千多万两资产的胡雪岩来说并不算多,可却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半年的财政收入了。
建筑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宅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明廊暗弄,砖雕、木雕、石雕、灰塑无所不精;紫檀木、楠木、南洋杉、中国桦等高档木材遍布其间。
小桥流水明廊暗弄
琳琅满目的楼宇四周,是装饰精美的廊道。其中,每一扇绛红色的木格门窗都镶有深蓝色的玻璃,将西洋建筑与东方古典相结合,尽显奢华。
雕栏玉砌应犹在
胡雪岩的卧室,用的是最名贵的金丝楠木建造,据说他睡觉的那张八宝床,比当时皇帝的龙榻还要珍贵。
只是,胡雪岩有钱不错,却逃不过“富贵出奢华,奢华出衰败”的万年定律。
金钗袋巷
南宋最繁华的商业区
金钗袋巷位于胡雪岩故居的东侧,南起镇东楼东端,北止望江门,仅400米长,淹没在城南的喧闹繁华中,看上去毫不起眼。
把时间拨回800多年前的南宋,它可是最繁华的商业区,璀璨的珠宝一条街,宫廷物资来源的宫市。
赵宋王朝主管专卖业务的榷货务(宋官署名)就设置在这里,功能相当于现在的“专卖局”;茶场、杂买务、杂货场等商业机构,也都集中于此,宫廷需要的食物和生活用品都是从这里采购的,堪称门庭若市。
最出名的当属宫苑女眷所需的锦缎服装、胭脂水粉、金银饰品之类的高大上商品,做工相当精细,需盛放于金钗袋中带进皇宫,“金钗袋巷”也因此得名。
待宫廷消亡后,这里成为市集,沿街鳞次相接的多是茶行货号,如今在老巷尽头,还保留着百年茶叶老字号“源丰祥茶号”的旧址。
金钗袋巷义井
在金钗袋巷内,还有一口保存完整的义井,是有钱人义务修建的。上世纪30年代,杭州有一年夏天大旱,饮用水源稀缺,于是有人出资修了这口井。
金钗袋巷另一边的小区
如今,金钗袋巷修缮一新,物是人非,取代杂货铺与茶市的,是停满自行车的道路与普通小店。
金钗袋巷35号建筑至今还保留着较好的中式石库门、青石墙界及槅扇、牛腿、额枋等中式传统建筑的元素。
人们今日也只能从这些历史建筑精致纤巧的门窗中,窥得些许当年的富裕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