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非遗保护传承路越走越宽广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8-28 10:55:37  来源:中国文化报
核心提示:从最初60平方米到400平方米,再到现在的1500平方米,开馆5年、二度扩建的陕西省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连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从最初60平方米到400平方米,再到现在的1500平方米,开馆5年、二度扩建的陕西省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连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这里不仅是2万多件非遗实物的“家”,更是民间艺人的技艺活态传承基地,是传承人与广大参观者交流互动之地,是陕西省文化厅、省教育厅命名的中小学生社会教育基地,是把古老非遗积极融入当代生活的一个窗口。“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主体内容,非遗正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使命。”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表示,非遗不是原封不动的固态保存,只有融入生活、创新发展,才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最佳方式。

  走进校园,融入课堂

  在西安市自宏中学,结绳香囊艺人汪卫东、剪纸艺人雷俊、民间竹扎艺人经金山、秦腔脸谱艺人陈耀武成为学校的特聘教师,长期给孩子们教授传统手工艺课程;在西安市聋哑学校,樊晓梅的剪纸、张宝兰的棉絮画制作技艺、蔡青柱的蔡氏核雕技艺受到师生欢迎;蓝田葛牌镇九年制学校、灞桥儿童村关爱特殊群体的中小学等纷纷建立了传统文化基地……从2008年起,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特聘一批民间艺术家走进课堂常年授课普及非遗保护和传承。

  “每次非遗校园行活动都会尽可能多地安排特聘艺术家及非遗传承人通过现场展示展演,增强同学们的非遗保护意识。同时,我们也期待他们投身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列,让非遗传承后继有人。”西安市群艺馆馆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升荣说。在各方努力下,非遗进校园之路愈走愈宽,成果显著,在西安市近几次的非遗传统技艺大赛中,近1/3的获奖者是11岁到17岁的青少年。

  对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西安鼓乐来说,其活态传承保护的一大经验便是改善鼓乐的生态环境,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领略鼓乐之美。近年来,西安鼓乐积极与学校合作,在西安长安区何家营小学成立西安鼓乐少年团,在周至县中专艺校建立西安鼓乐系。与此同时,西安交通大学、西安音乐学院等院校也设立了鼓乐专业,其实践者的范围正不断扩大。


  联合各方,形成合力

  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蓝田普化水会音乐传承人邓印海凭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追求与热爱,一门心思钻研水会音乐,四十年如一日。如今,水会音乐传习所的学员由原来十几人发展到200多人,邓印海也被评为西安市非遗保护工作优秀传承人。邓印海和他的传习所正发挥着积极作用,影响着一批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年轻人。户县社火传承人宋志荣、曹静香、何东继卖掉3000斤小麦,利用自家的三间大房办起非遗传习所,一心一意投入微缩社火的研究制作,他们的微缩社火还多次在西部文化博览会、西部旅博会等大型展会中展出……

  非遗保护和发展绝不仅仅是文化部门、非遗保护中心的事,还需要充分调动民间艺术家、传承人的热情,广揽各界力量加入非遗保护发展的队伍。以西安市的一组数据为例,多年前,全市从事非遗工作的仅10余人,发展至今,全市各级非遗传承人已达225人,非遗工作志愿者2000余人,越来越多社会力量的涌入为非遗传承发展夯实了根基。

  “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要积极引导众多民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参与非遗保护,从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非遗保护事业的发展。”刘宽忍介绍,陕西省文化厅积极与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设立陕西省非遗研究基地,共建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在非遗保护与数字化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

  融入生产,促进致富

  不久前,家住陕西渭南澄城县尧头镇的澄城面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申红云收到了工商部门发放的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这是红云花馍进一步走向专业化和商品化的重要标志。”申红云说,她与丈夫惠相楼靠着面花技艺,不但在自家花馍店的基础上新成立了澄城县红云花馍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注册了“红云花馍”商标,助力非遗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不仅如此,申红云结合传统民俗创新面花造型和寓意,采用科学制作工艺,延长了花馍的存放时间,保鲜提升了花馍的观赏价值。他们的面花产品从一个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远销海内外,实现了传统手艺的市场变现。

  作为陕西省级非遗项目西秦刺绣的重要传承区域,宝鸡市千阳县是有名的刺绣之乡。大约在2000年前,当地就有制作布艺品的记录。2004年,该县南寨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同年,千阳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陕西民间艺术刺绣之乡”。如今,这一在民间有着深厚传承根基的非遗项目已成为当地绣女的致富法宝。“刺绣在千阳有着‘地上文物’的美誉。近年来,千阳创出了一条合作社搞研发、绣女居家生产、公司签订单的经营模式,让文化遗产造福一方百姓。”千阳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胡小军介绍,目前,千阳县已形成布制品、编织等3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从事刺绣制作的妇女过万;年制作、销售工艺品200多万件,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

  近年来,围绕生产性保护,陕西大力扶植剪纸、泥塑、刺绣以及传统饮食类等具有良好生产和品牌效应的项目,设立了5个省级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46个示范单位,其中有两家单位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标签: 非遗

本文标题: 陕西非遗保护传承路越走越宽广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202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