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化遗产适度合理利用的原则,推进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实现了文物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这是‘乡村记忆’工程的大方向。”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委员,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党支部书记宓传庆在做客大众网高端访谈栏目时谈道。据了解,2015年5月淄博市有35处文化遗产入选山东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为落实好“乡村记忆”工程,淄博市文物部门积极行动、科学规划,着力打造建设乡村记忆民俗博物馆,通过打造一批“乡村记忆”的典型工程,靠典型引路,继而推介相关成功经验,留住乡愁。
谈现状:35处文化遗产入选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名单
宓传庆介绍说,淄博历史悠久,素有“齐国故都”、“五大瓷都之一”、“陶琉之乡”、“蒲翁故里”之美誉,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蹴鞠的发源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经过近万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淄博蕴藏着丰厚的地上和地下文化遗产。2015年5月,淄博市有35处文化遗产入选山东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
其中,传统文化乡镇2处:淄川区太河镇、博山区八陡镇。传统文化村落、街区25处:淄川区太河镇梦泉村、上端士村、纱帽村、西岛坪村、西股村、柏树村、土泉村、罗圈村、双井村、石安峪村、杨家庄村,洪山镇蒲家庄村、土峪村;博山区八陡镇福山村、双凤村,山头街道河南东村、古窑村,源泉镇岳西村,博山区开发区下虎村;周村区王村镇万家村、李家疃村,南郊镇韩家窝村;桓台县新城镇城南村、城东村;临淄区金山镇黎金山村。(入选的25处传统文化村落、街区都很具有代表性,都是从各区县优中选优、层层申报评选出来的。)
传统民居6处:淄川区昆仑镇洄村古楼、康家坞村传统民居,张李村传统民居;周村区北郊镇大七村石氏庄园,王村镇西埔村毕自严故居;博山区石马镇东石村传统民居。
乡村(社区)博物馆2个:周村区周村大街博物馆群,淄博市五音戏传承保护中心。
谈落实:靠典型引路经验推介落实乡村记忆工程
谈及淄博“乡村记忆”工程落实,宓传庆说,淄博文物部门在落实“乡村记忆”工程中,主要是以建设民俗博物馆为主,通过选定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备农村传统文化特征的古村落、古街巷、古民居进行保护和修缮,结合生产用具、生活遗物遗迹的展示,形成集乡土建筑与乡风民俗为一体的“活态化”乡村博物馆,目前淄博市已确立14处市级“乡村记忆”工程试点单位,依靠典型引路经验推介,留住乡愁。
访谈中,宓传庆结合周村区王村镇李家疃村为例介绍了淄博市文物部门落实“乡村记忆”工程的进展情况。宓传庆说,周村李家疃村是2014年国家四部委共同确定的首先扶持发展的五十个传统村落之一。省级乡村记忆试点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山东省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8万平方米,历史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现存明清古建筑300余间。以及古街、古楼、古井、石雕等历史要素。李家疃古村落建筑布局严整、规模宏大、风貌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村内传承了五音戏、赶大集、民间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构成了李家疃的“乡愁”。
乡村记忆的载体首先是的现存古建筑,自2014年“乡村记忆”工程开展以来,李家疃村加大了文物修复的力度,先后开工建设的沿街立面整治、四大门、五大门等三期文物修复工程。目前立面整治、四大门修复工程已施工完毕,五大门及怀隐园修复工程也进度过半。其余古建筑作为四期工程已在开展方案的编制工作。除了文物遗存修缮之外,还将抢救性挖掘乡土文化,修撰村志。村志内容包含村庄起源、生产方式、生活形态、乡村政治,也蕴含文化娱乐、风俗民情、邻里故事、名人轶事等。宓传庆说,李家疃的村志编撰工作也在进行中。并以这些为内容,建设了乡村记忆博物馆。目前,李家疃村乡村记忆博物馆正在紧锣密鼓的布展中,预计年内就对外开放。
谈保护: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实现保护开发良性循环
淄博建设文化名城,落脚点在于提升城市的发展品位和知名度,不仅包括对历史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还包括现代文化的交流创新、现代产业的开发利用、城市品牌的塑造和阐发等。在“乡村记忆”工程建设工作中,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很是关键。对此,宓传庆谈到,文物保护首先要意识先行,其次文物保护需要活化利用,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通过开发利用增加文物遗存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文物遗存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又可推动旅游业态发展,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是近年来旅游发展的新态势,在乡村记忆工程建设过程中,淄博市文物局在“建设文化名城,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总体要求下,坚持以有利于文物保护为前提,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以彰显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坚持文化遗产适度合理利用的大方向,推进发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努力实现文物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