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学者共商文化遗产:我们保护什么?如何保护?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8-31 14:50:12  来源:弘博网
核心提示:2017年8月24日-25日,第六次东亚文化遗产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主题为“东亚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同时在复旦大学主会场和上海交通大学分会场举办。来自中国、韩国、日本三个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文博单位的四百多位代表,共同出席了大会。
  2017年8月24日-25日,第六次东亚文化遗产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主题为“东亚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同时在复旦大学主会场和上海交通大学分会场举办。来自中国、韩国、日本三个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文博单位的四百多位代表,共同出席了大会。




海报展区

  我们保护什么?

  在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学者们针对文化遗产资源的历史文脉、传统价值和保护模式等议题展开了探讨,通过建筑、壁画、岩土、陶瓷、纸张、玉器、青铜器等多种门类文化遗产和文物修复保护技术的实例,介绍了各自研究领域内遗产保护的理念与方法,分享了最新科学修复技术的采用情况和成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王金华介绍中国石窟寺保护现状与展望


韩国学者韩京淳介绍韩国寺庙建筑壁画的保护研究历程与展望


日本学者成濑正和通过技术分析对正仓院的文物材料进行了科学研究

  我们怎样保护?

  科技创新,与文化遗产保护牵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存、保护领域。主要包括无损/有损的遗产残损病害捡测技术;动态信息监测及安全性评价技术;遗产关键性保护修缮、修复、维护技术等等。

  此次研讨会上,来自中日韩三国的多位学者介绍了科技手段辅助下的文化遗产保护课题的最新成果。在遗产残损病害检测技术方面,来自上海大学的黄继忠研究员以云冈石窟为例,详细介绍了近年来中国有关学者对石窟寺存在的水侵害、岩体失稳、雕像风化、污染等问题展开的综合研究,他指出通过关键技术、材料和设备的应用,我国石质文物保护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护技术体系与工作方法体系,石质文物保护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来自日本的学者森井顺之与来自韩国的学者丁珉镐分别介绍了现代技术在石质文物环境危害检测方面的应用。


黄继忠研究员介绍中国石质文物保护新进展


日本学者森井顺之介绍罗汉寺无洞窟的保存环境研究

  在动态信息监测及安全性评价技术方面,来自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的吴来明主任介绍了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及其评估平台,他指出馆藏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已经提升到风险管理的层面,各个博物馆要基于现实状况、文物本体情况,实现博物馆环境监测的智能管理。来自日本筑波大学的学者松井敏也则介绍了其课题组对筑波大学考古系博物馆展厅空气质量与展厅震动的监测,并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展厅实际状况进行仔细考察,最终将安全隐患排除。


吴来明主任介绍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及其评估平台

  遗产关键性保护修缮、修复、维护技术方面,各国学者都拿出了最新“杰作”。来自日本的学者成濑正和介绍了X线回折装置、荧光X线分析装置、FT-IR装置、可视化分析装置等对文物颜料的分析。来自韩国的学者金智巧则介绍了Afrosiab古城宫殿壁画的数字修复技术,来自韩国的学者崔畯现则介绍了Gosong升降技术在重型石质文物方面的应用。日本学者今津節生介绍了X线CT在探索文物修复履历方面的重要贡献。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曲亮则介绍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清代低温铅釉研究方面的尝试等等。


日本学者成濑正和

  传统技艺的重生

  传统技艺是先人前辈的智慧结晶,是进行古物、文化遗产修复的最原真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一方面为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却侵蚀着传统技艺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中的一席之地。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专家开始致力于传统技艺的恢复、重现,力求为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寻找本源之路。

  来自同济大学的戴仕炳教授则从科学著作《开工天物》中对于“风吹”石灰的记载入手,通过科学的分析发现“风吹”法石灰具有凝结时间短、强度高等优点,有望为我国建成遗产文物的保护复活出一种融合我国传统智慧的生态无机材料。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陈青通过对承德殊像寺、安远庙、沈阳故宫、北京恭王府、故宫等建筑彩画颜料的成分分析,参照古籍记载的颜料术语,将史书中记载的颜料名称与颜料成分一一对应,并通过对颜料时代的分析,为古建筑彩画断代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来自韩国的学者郑惠泳则参照古籍记载的颜料产地,采集当地土壤进行成分、功能分析,并用传统水析法研制出了韩国传统的颜料,实现了传统颜料的再现。


戴仕炳教授介绍明代“风吹”石灰法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陈青介绍古建筑彩画使用颜料的分析研究

  文化遗产始于保,终于用

  保存完好不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终点,如何在保证文化遗产不受损害的前提下,让更多的人感受历史结晶的魅力,实现文化遗产价值的传播与利用,才是文保工作的最终归宿。同样,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工作也应始于保,终于用。

  来自韩国的学者金智巧在Afrosiab古城遗址壁画保护实践中,就采用AR、VR技术应用于修复完好的壁画中,让来访的每一位观众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技术看到了壁画原本以及修复前的面貌,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来自日本的学者今津節生指出采用X线CT的现代技术除了用于文物保护外,还应将这些数字信息用于展览教育,实现其更大的价值。来自韩国的学者赵南哲也提出,文化遗产保护应该将传统技艺与新技术相结合,同时开发文化遗产更多的价值,不仅证明文化遗产的历史优越性,更应多角度探索,开发其更能持久延续的价值。


韩国学者金智巧

  文化遗产保护勿以善小而不为

  研讨会中,各国学者用详实的案例分析问题,用严谨细致的科学分析阐明观点,无不渗透着严谨、极致的治学精神与工匠态度。这种精神不止体现在对重大遗址、重大课题的研究上,更体现在对不起眼的文化遗产的倾心呵护上。

  来自日本的学者西浦忠辉在对日本某建筑古瓦保存修复的研究上,为了探究筒瓦与平瓦对同一种修复材料的适应度,西浦忠辉先生花了35年的时间来进行考察实验,最终得出相比于平瓦,这一建筑上的筒瓦对于环氧树脂的耐用度更差的实验结论。来自日本筑波大学的学者松井敏也的研究也同样少为人知,其研究课题主要是对所在大学--筑波大学考古系的博物馆展厅的空气质量与展厅震动情况进行监测,看似一项无须大费周章的课题,课题组却依旧认真对待每一个区域的监测数据,对异常数据进行一一分析,还对展厅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考察,最终将安全隐患排除。

日本学者西浦忠辉


日本学者松井敏也

  在全社会呼吁文化遗产保护的今天,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实现了重大进展,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方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还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作为人类共同的财富,文化遗产有必要超越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来推进与保护。

  以中国、韩国、日本为中心的东亚地区,因其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技艺,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上有更多交流的可能。

  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于2007年在韩国成立,是中、韩、日三国文化遗产保护学者共同搭建的平台,旨在推动东亚各国间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共享东亚文化遗产保护的最新理念和技术。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各国专家们分享最新经验成果的重要平台,为探索符合东亚文化传统的遗产保护模式与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会议晚宴中、韩、日三国专家开酒

 
标签: 文化遗产

本文标题: 中日韩学者共商文化遗产:我们保护什么?如何保护?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209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