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9-05 09:36:44  来源:文物旅游局
核心提示:为加快全省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十三五”陕西旅游发展目标,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全省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十三五”陕西旅游发展目标,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目标

  到2020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6.5亿人次,城乡居民人均出游4.5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0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6%。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国际旅游中心建设,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到2020年,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成为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建成旅游强省。

  二、发展理念

  (一)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积极适应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旅游需求,以全域旅游的新理念谋划旅游业发展新模式,把陕西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规划和建设,全面升级旅游综合功能,逐步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城乡居民共同参与的大旅游格局,推动我省旅游业态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二)树立旅游与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理念。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深入挖掘城镇文化精髓,着力打造特色品牌,积极推动“多规融合”深化细化城镇设计,把旅游元素、功能融入城镇化建设发展,走产城融合、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之路。

  (三)树立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理念。按照差异化发展思路,使乡村旅游发展区别于城市旅游和传统旅游业态,杜绝简单模仿,避免千城、千村、千景一面,推动乡村旅游从“吃农家饭”向乡村观光、乡村休闲、乡村生活等多业态体验旅游转变。

  (四)树立旅游服务品牌理念。注重陕西旅游品牌建设与维护,通过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形态、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形成业态全域融合、品牌全域塑造、质量全程监管的新局面,提高陕西旅游在国内外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树立“旅游+”理念。充分发挥旅游业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的功能,大力推动旅游与一、二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与文化、生态、互联网、科技等深度融合,打造旅游新产业、新业态。

  (六)树立“畅旅慢游”的休闲旅游理念。适应大众旅游时代新趋势、新特点,加快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全面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推动我省旅游业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游并重转变,为游客提供“进得快、游得慢、玩得好”的良好环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快旅游体制机制创新。

  1强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职能,建立健全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县)为重点,加强基层旅游治安、旅游市场监管等执法队伍建设。

  2创新旅游景区管理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职权统一、运转高效的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逐步实现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推动建立现代化企业运行机制。

  3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对游客满意度进行客观评价。建立旅游企业、从业人员诚信记录和等级退出机制,完善旅行社服务管理机制,建立导游职级、服务质量与报酬相匹配的导游激励机制。

  4加大景区门票改革力度,采取政府补贴、发售联票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延长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增加综合性旅游收入。力争到2020年,景区门票占景区收入的比重从目前的40%下降到22%。

  (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5完善支线航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城际轨道等交通网络。加强延安、榆林、汉中、安康机场建设,布局建设一批通用机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及景区建设航空旅游设施。加强高铁车站与中心城市、重点景区的交通衔接,“十三五”末,实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县)、省级旅游示范市(县)、5A级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所在市(县)高速公路全贯通;4A级景区、旅游名镇、景区与依托城市、景区连接路之间一级以上公路全贯通;3A级景区、知名乡村旅游点二级以上公路全贯通。

  6适应自驾游、自助游大量增加的趋势,加快完善旅游标识、停车场、自驾营地和旅游厕所建设。制定实施《陕西省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标准》《陕西省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2016-2020年行动计划》,到2017年在全省规划建设100个自驾车、房车营地。积极开展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行动,2017年全省旅游景区、旅游公路沿线、城市旅游综合区、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内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

  7探索创新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旅游公共服务产品建设,推广实施“PPP”模式,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旅游公共服务领域。

  8积极落实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土地、水电气价格等优惠政策。将旅游项目建设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破解旅游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允许社会资本和个人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和石漠化土地开发旅游项目。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开办旅游企业。落实宾馆饭店用水、用电和用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价格政策。

  (三)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9坚持“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理念,以加强现代科技创新应用为核心,建立便捷的旅游咨询服务系统。全面实施《陕西省智慧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加快发展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乡村旅游和智慧旅游购物。积极培育旅游电商企业,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旅游发展模式。依托交通枢纽站(场),建设全国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2020年,实现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旅游线路咨询服务全覆盖。

  10围绕陕西历史文化、山水田园、红色旅游以及宗教文化等特色,打造一批全国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陕西服务名牌标杆企业,带动旅游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

  11把旅游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城市综合治理范畴,加强地区间、部门间、行业间的联动配合,从景区景点封闭执法管理向社会综合协同管理转变,形成各负其责、依法行政、协同管理、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塑造陕西旅游良好形象。

  (四)提升旅游精品策划水平。

  12注重旅游产品开发策划,探索旅游产品二次开发新路子,对周秦汉唐历史文化旅游产品、陕南山水旅游产品、陕北黄土地文化及红色旅游产品进行重点策划包装,丰富拓展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十三五”期间力争4A级景区突破100个,5A级景区突破10个;打造20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30个旅游示范县,150个旅游特色名镇,3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13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休闲景区。围绕陕北北部大漠风情、陕北南部黄土风情、关中东部山河风情、关中西部文化宗教、秦岭人文生态和巴山汉水生态旅游,打造六大特色休闲旅游体验区;着力打造黄河、渭河、汉江三条风情体验“蓝道”,秦岭、渭北、秦直道三条生态健康“绿道”和丝绸之路、汉唐帝陵、红色旅游三条文化“紫道”,形成“城市辐射、区块响应”的区域空间布局。

  14打造乡村旅游“十百千”品牌。推出10大乡村旅游带,100个乡村旅游产品(共10大类,即:10大乡村旅游线路、10大乡村旅游景区、10大最美古村古镇、10大魅力乡村、10大最美乡村公路、10大民俗节庆、10大休闲农业庄园、10大精品民宿、10大精品小吃、10大乡村旅游商品)和1000个精品农家乐,加强品牌营销,提升陕西乡村旅游的品牌影响力。

  (五)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15加强旅游专项资金整合,充分发挥旅游基金作用,吸引更多的优企、名企投资建设。创新旅游资金使用方式,开发旅游投资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推进旅游项目产权与经营权交易平台建设。

  16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挂牌,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对“十三五”重大旅游项目、国家优选旅游项目及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项目给予融资授信支持。

  17加大对个人参与旅游创业的贷款扶持力度,加大对小微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预期收益好、品牌认可度高的旅游企业探索通过相关收费权、经营权抵(质)押等方式融资。

  18加大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宣传力度,落实相关退税政策,扩大旅游购物消费。

  (六)建立旅游业发展考核制度。

  19把旅游业发展列入全省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实绩的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等次确定的依据。

  20建立科学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模式,构建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准确反映陕西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旅游业对全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
 

本文标题: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214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