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纪念馆是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和自然遗存的重要场所,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宣传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宣发〔2008〕2号),财政部发文《中央补助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于2008年启动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至2010年全国公布了三批国家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名单,数量达1893家,其中安徽省共有89家博物馆、纪念馆纳入国家免费开放经费补助范围。
免费开放顺应时代,顺应民意,是文化惠民的大手笔,彰显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文化责任,显著提升了陈列展览水平,促进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免费开放政策自实施以来,博物馆、纪念馆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参观人数稳步增长。自2010年至2014年,历年参观人次分别为46494万、51660万、57400万、63777万、70155万,其中青少年参观人次分别为13018万、14465万、16072万、18206万、19643万,增幅相当大。观众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青少年、低收入群体、农民工、村镇居民、老人和儿童的参观人数较免费开放前有了大幅提高。服务和安全设施得到完善,陈列展览水平显著提升。以安徽省为例: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基本陈列300多个,临时展览每年基本稳定在500个左右,针对青少年的临时展览占展览总数的30%以上。
在看到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还存在的一些不足,如体制机制不活,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等等,特别是自2010年之后,国家未再对新增的博物馆、纪念馆给予免费开放补助,免费开放没有覆盖全部已开放公共博物馆、纪念馆,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安徽为例,2010年至2014年通过新建和改扩建,新增了33家博物馆、纪念馆,并自行实施了免费开放。但这些新增馆未能享受到国家免费开放经费补助,致使这些博物馆、纪念馆经费紧张,服务能力和开放水平滞后,明显落后于已享受国家免费开放经费补助的博物馆、纪念馆,影响了作用的发挥,客观上拉低了博物馆、纪念馆在群众中的影响,不利于文化体系的整体建设,无法满足公众的社会文化需求。
所有对公众开放的国有公共博物馆、纪念馆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享受国家文化惠民政策中不能区别对待,应当一视同仁,进而全面带动我国博物馆、纪念馆整体向前发展。
确保所有开放国有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纳入国家免费开放范围,促进博物馆、纪念馆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完善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履行教育功能,有利于发挥博物馆、纪念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加强国家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况且就国有公共博物馆、纪念馆而言,其数量的增加是有限的,所以将其全部纳入免费开放经费补助范围,所需新增经费并不多。最近,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将更多博物馆纳入财政支持的免费开放范围。为推动这一部署的落实,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扩大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经费补助范围,将新增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部纳入国家免费开放体系,享受与已经纳入国家免费开放经费补助范围的博物馆、纪念馆同等待遇,完善免费开放制度和运作机制。
二、强化专项经费保障和管理,督促落实各级财政配套专项经费,逐步改革经费使用办法,试行并推广项目制,促使博物馆、纪念馆事业健康发展。同时加大对专项经费的监管力度,规范专项经费的使用,提高免费开放经费的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服务标准和绩效考评制度,实现免费开放绩效考评常态化,确保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管理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三、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宣传力度,促进博物馆、纪念馆与公众的沟通交流,让博物馆、纪念馆更好地成为服务人民的文化场所,让人民群众更加喜爱博物馆、纪念馆,从而更好地发挥这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