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银即镀银,乌铜走银即在铜胚上镂刻出精美的纹饰图样,然后在阴刻的纹饰内镀银或金,再将铜胚表面处理成黑色,使其在庄重深沉的黑底上衬托出银(金)光闪闪的灿烂饰纹,使工艺品显得雍容华贵,瑰丽多彩。其造型奇巧,制作工艺精湛,特色浓郁,不但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也具有较大的商业开发价值。
乌铜走银工艺始创于清朝雍正年间,距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据传石屏一岳姓铜匠在冶炼紫铜时,不慎将所戴金戒指落入所炼铜中,后来发现其所炼铜器乌黑如煤,遂在铜器表面錾刻花纹,嵌入银屑,制成了最早的乌铜走银。乌铜走银制作方法先为岳氏兄弟创作,历代为独家经营,在生产制作中,岳家一直奉守着传里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保守观念。
其制作过程是:用铜做成铜坯,呈淡红色,坯上以手工绘刻花纹;然后将一定比例的紫铜、黄金熔化成溶液,用专用的工具“瓦它拉”(窑泥烧制的器具)手工反复打制,直至像薄纸一般;再用各种大小不一的錾子錾刻已经画好的图案花纹,然后走银水或金水打制成型;最后,使用祖传秘方使之变得乌黑发亮,光泽秀丽。
2011年5月23日,乌铜走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