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应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结合起来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9-19 14:24:25  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日前表示,中华匠人是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得最多、最好、最深化的一部分人,不论是建筑行当的瓦匠、木匠、泥水匠,还是其他领域的花匠、裱糊匠,凡是匠人针对的都是一种物质的载体,而他所具备的技艺则是非物质遗产的精华。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日前表示,中华匠人是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得最多、最好、最深化的一部分人,不论是建筑行当的瓦匠、木匠、泥水匠,还是其他领域的花匠、裱糊匠,凡是匠人针对的都是一种物质的载体,而他所具备的技艺则是非物质遗产的精华。

  在日前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中国紫禁城学会、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主办的“2017中华匠心文脉传承与非遗保护发展论坛”上,励小捷表示,宣传中国匠人精神,就应该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结合起来。

  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会员主任罗杨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生生不息所传承的文明的基因和文化的印记,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标记,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承载着民族的价值观。

  中国紫禁城学会会长晋宏逵说,在官式建筑系统之外,还存在着民间的传统建筑系统,民间传统建筑的生产培育了民间传统营造技艺,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比如说同为土建筑,西部黄土高原地区和一部分中原地区发展了多种形式的窑洞,而在东南沿海的丘陵地带,则流行形态各异的土楼,有方有圆,异彩纷呈。“传统营造技艺孕育了我国传统建筑,保护和传承传统营造技艺是保护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城和保护文物建筑的基础。”晋宏逵说。

  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该如何推进?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认为,以评书为例,汉代就有这个技艺了。为更好传承评书,需要坚持,因为学艺至少要五年才能满徒,站在台上还得看你的天分。作为一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评书艺术的传承人,自己有责任把评书艺术传下去,希望学校里开办兴趣培训班,别把这个东西丢了。

  本次论坛与会嘉宾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匠心之美”为主题,从非遗保护和工匠精神传承两个领域展开讨论。专家学者认为,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发展的未来之路。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对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文标题: 【匠人精神】应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结合起来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232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