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黄岛区土山屯汉代墓群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战果,并获评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为让公众了解和分享土山屯考古发掘成果,向社会普及考古文化,近日,由青岛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和青岛早报联合开展的公众考古活动正式启动。通过早报一周时间的征集,从数百人中筛选出的首批40多名市民来到黄岛区,听考古知识讲座,到现场体验古墓发掘,来了一次“穿越”2000年的真实感受。
从今年3月开始,为配合道路项目施工,由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与黄岛区博物馆联合,对土山屯汉墓群进行考古发掘,经过数月的不断努力,诸多新发现让考古队员惊喜不断,青岛早报连续对考古取得的重大战果进行深度报道后,在市民中引起了高度关注。
“听说市民可以到考古现场亲身感受,真是太好了。”上周开始,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和青岛早报联合开展的公众考古公益活动启动。早报通过微号公众号向社会发出征集后,短短几天就有数百名市民报名参与。
因为这是青岛市考古发掘现场首次向公众适度开放,经过认真精选,从众多报名者中选出了40名对考古爱好者,并建立了公众考古微信群,由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队员先期对参与活动的市民进行考古知识普及,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40多名市民来到黄岛区图书馆,在这里聆听考古普及课。曾参加过多次重大考古发掘工作的彭峪,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向大家讲述了什么是考古、考古不是盗墓、发掘古墓要干什么等等。记者注意到,在昨天的公众考古活动中,有不少市民是带着孩子来的。从考古讲座到考古现场,几名小学生拿着本子记录得很仔细。
“哇!这就是2000多年前的汉墓葬,里面的棺木保存得这么好,还有大量的器物。真是大开眼界!”昨天上午11点,40多名参与首次公众考古活动的市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土山屯汉墓群考古发掘现场,零距离感受“穿越”汉代的感觉。
由于市民多数都是第一次亲临其境,不断向考古队员抛出这样那样的问题。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的青年考古队员,兵分数路分别为市民现场解读土山屯汉墓考古发掘的知识和出土的珍贵文物。许多市民纷纷用手机拍下与古墓发掘零距离的“体验照”。
一名市民说,以前只从电视报纸和电影中了解考古,现在亲身站在发掘现场,真有种穿越回到2000年前汉代的感觉。市民芦思勇说,他为了能体验一把,驾驶摩托车跑了几十公里来参与公众考古活动,还和考古专家合影留念,真是太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