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华彩(一)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0-03 07:37:20  来源:光明网
核心提示:五年,如同一个历史取景框,留下了诸多文化景致——回顾文化热词,“飞花令”一夜成为话题,“舌尖体”几度刷屏网络。盘点文化现象,昆曲热、京剧热、诗词热相继来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火爆荧屏。
  五年,如同一个历史取景框,留下了诸多文化景致——

  回顾文化热词,“飞花令”一夜成为话题,“舌尖体”几度刷屏网络。

  盘点文化现象,昆曲热、京剧热、诗词热相继来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火爆荧屏。

  观察教育动向,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成为了全民共识,对中华智慧的学、思、行、悟逐渐走进课堂。

  文化潮涌,必有深层的动因;理论建构,才有实践的回响。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与时代相结合的高度,带领全国人民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行,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一系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针,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加深民族记忆、培育中华民族认同感、彰显文化自信的精神纽带和道德滋养。


  五年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挖掘文化资源、出台系统政策、加强理论淬炼、引领大众实践,久久为功地推动“两创”方针落地。培育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实践不断拓展,彰显自身理念风范、民族创造、价值内涵和精神追求的文化发展主题已经形成。

  中国精神擎云举日、中华文化气象万千,正在激荡起亿万人的自信与共鸣。

  守与变融通

  数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培育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政情与民俗;数百年以来的现代化进程,考验着一个民族与时俱进的智慧与能力。如何守住“根”与“魂”,如何把握“变”与“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肩负着推进一场新的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时提出,要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4年2月,他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提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形成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成为了在新形势下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开关,构建了思想理念、文化遗产、传统艺术活态传承的理论基础。

  源头既清,波澜自阔。随着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系统阐释、全面落实,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正在经历一场深耕——

  厘清基本问题。2017年开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确立了“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三大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建立了以研究梳理为基础、以“四个融入”为支撑的工作布局,为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力、表达力和凝聚力提供了蓝图和抓手。

  树立实践标准。从《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传统文化滋养道德建设的具体布局,到《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关于中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文艺灵魂的专门阐述,陆续出台的一系列重磅文件,都对该领域的传统文化阐扬进行了指导性论述。贴合各领域具体实践的、扬弃继承、转化创新的方法逐渐成熟。

  当“马与儒”、“继承与创新”问题陆续被重磅学术文章厘清,当传统文化“怎样学”、“怎么教”的问题引发学界的深入研讨,在理论创新领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路径、基本关系愈加清晰,文化自信的培育和阐扬有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当动漫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引发了无数“自来水”的好评,当网络文学的“中华性”问题开始引发讨论,在大众文化领域,有悖人性、有违法理的传统观念逐渐被社会淘洗,基于传统、跨越时空、融通中外、贴近当代的优秀文化元素正在被广泛传播。

  正本溯源、吐故纳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潮平两岸阔。

timg (1)

  古与今相连

  2013年12月30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对于当代社会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评价标准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一一给出了明确回答,古与今、传统与现代豁然贯通。

  风正帆悬。在党中央的直接部署下,十八大以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抓住重点环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逐步构建起以研究梳理为基础、以“四个融入”为支撑的工作布局。

  ——以研究梳理为主,深入阐发文化精髓。由中宣部支持指导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全面启动,已将4153个古村落列入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正进行第五批遴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传习补助将翻倍并直接下发到人,“像音像”工程为当代经典存像,甲骨文释读成果专项奖励计划公开征集优秀成果……摸清文化家底,强化传统文化研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我们对历史文化的认知正不断校正和深化。

  ——从启蒙教育到继续教育,全面融入国民教育。戏曲进校园让学生每年至少免费看1场优秀演出,书法、武术等进校园进课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和教材体系正在形成,“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知识教育和文化熏陶结合,越来越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沐浴中成长,传习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便利前所未有。

  ——大力弘扬中华美德,全面融入道德建设。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已经形成社会风尚,新乡贤文化培育如火如荼展开,孝老爱亲教育、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不断深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广泛开展……传统道德教化资源经过合乎时代精神的阐发运用,已成为涵养主流价值、涵育美德善行的重要源泉,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的重要支撑。

  ——继承中华美学精神,全面融入文化创造。《牡丹亭》与“昆曲热”唤起古老民族对精妙绝伦的古典艺术的情感记忆,故宫文创以每年超10亿的销量让传统成为了“网红”,《中国诗词大会》的“飞花令”强势“圈粉”……传统文化资源不断为当代文化创造提供元素、激发灵感,使当代文艺创作具有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强化实践养成,全面融入生产生活。“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发现传统节日之美,祭祀和婚礼等传统民俗庆典正逐渐复兴,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中餐中医风靡全球,传统建筑美学在延续城市文脉、建设美丽乡村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实践养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滋养人们的现实生活。
 
标签: 传统文化

本文标题: 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华彩(一)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239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