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泉州(刺桐)史迹”申报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中。经过半年的提升改造,设于福建省泉州市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海交馆”)的泉州申遗总展示馆,于国庆长假期间正式开馆,重现古刺桐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胜景,讲述历代泉州人守护古泉州印记的动人故事。
10月2日,在泉州申遗总展示馆,不少泉州市民及游客慕名而来参观。步入展馆序厅,“刺桐:古泉州的故事”几个大字熠熠生辉,16个泉州申遗点沙盘及对应图片联动播放,将参观者们带进一个穿越时空的特别旅程。
据泉州市海交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展厅分为‘向海而生’‘东方大港’‘多元荟萃’‘守护遗产’四个部分,通过文物、图板、电子图、电子触摸屏、视频、景箱、场景等形式进行展陈,勾勒出16个泉州申遗遗产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价值。”
“这里展示的许多文物,是海交馆的‘压箱宝’。”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参观者既能看见雕刻栩栩如生的披座观音,也能看到过去甚少出现在海交馆主题展厅内的建盏、龙泉窑瓷器等宝贝。
“向海而生”呈现的是泉州拥有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和发达的陆域水系,为海洋活动提供了优越条件,因而海上交通兴起,至五代时期初步形成刺桐城。“东方大港”则将目光聚焦10—14世纪的泉州,由于良好的港口设施、便利的海陆联通、发达的外销商品、先进的造船技术和完善的海洋贸易管理机制,刺桐港进入鼎盛时期。“多元荟萃”展示的是泉州由于海外交通贸易而兴盛,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各国商人、传教士、使者、旅行家、贵族和平民聚集于此,留下多元文化和平相处、相互交融的典范。“守护遗产”部分,则讲述了泉州人珍惜、守护文化遗产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大港”还原了宋元时期泉州“东街一角”“富商之家”“印度寺庙”“市场”等四个剪贴画景箱、“迎番货”微缩立体雕塑及码头场景,再现这一时期泉州的市井生活、繁华集市和码头盛况,并通过多媒体动态技术,使“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国画动起来,为展览增色不少。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是泉州在以“刺桐”的代称闻名于世的宋元时期(公元960年-1368年),在“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阶段的背景下,产生并遗留至今的与海洋商贸、海洋文化相关的诸多史迹与遗址。
“本展馆作为16个申遗点的展示平台,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浓缩展现泉州上千年的海贸历史,实属不易。”黎明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王强曾参与过展示馆陈列文本的部分翻译及校对工作,他表示,“古泉州(刺桐)史迹”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物、史迹和遗址,遍及泉州各个角落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弥足珍贵,需要后人以实际行动共同参与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