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将有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0-10 11:16:16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核心提示: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理念和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发展空间,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视角与新方向。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理念和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发展空间,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视角与新方向。为更好分析和解读“一带一路”与旅游业的相互促进关系,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人民网)、UC共同发布《国民“一带一路”旅游心态及出行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国民“一带一路”旅游心态研究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议题之一,而旅游无疑是促进民间交流的最好方式。

  关于国民选择“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出行的原因,《报告》认为,政策优惠、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日益便利的交通,成为国民选择“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出游的主要原因。结合《报告》前述交通部公布的消息,海、陆、空交通的联通便利,极大地刺激了出行选择。

  《报告》显示,旅游目的地众多的泰国,成为用户最关注的“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俄罗斯和印尼紧随其后。而在过去的一年期间(2016年9月-2017年9月),不丹、斯里兰卡、尼泊尔等适合深度人文游的目的地成为旅游热度飙升最快的“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另外,从实际出游数据来看,旅游景点众多、签证方便的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成为“一带一路”参与国家最热的旅游目的地。

  国民“一带一路”旅游消费行为研究

  根据国家旅游局预计,“十三五”时期,中国将为“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输送1.5亿人次中国游客、2000亿美元的中国游客旅游消费;去年中国赴“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出游总人次是2015年的2.7倍,高于中国出境游整体增长水平。

  《报告》认为,根据飞猪数据显示,受惠于“一带一路”倡议鼓励,过去一年,飞猪平台上“一带一路”参与国家旅游人次增长达39%。休闲观光目的地仍是最热门选择,以往的小众目的地受惠于政策鼓励,热度值增长迅猛;北上广深及“新一线城市”是“一带一路”参与国家旅游消费人群主要出发城市,其原因分析:一是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人群是出境游主力消费人群,具备良好消费能力的中产阶层集中分布;二是这些城市交通设施便利,航线丰富,驻有签证中心方便办理。自由行支出前十国家多以深度游、休闲游目的国家为主,跟团游支出前十国家以新兴旅游目的地国家为主。随着当地旅游业开发及与中国的进一步联通,预计自由行支出增长将成为趋势。

  “一带一路”旅游消费人群研究

  《报告》显示,年轻女性群体成为消费主力。“一带一路”旅游消费人群中,女性用户比男性用户多出接近1倍。90后和85后人群则组成了“一带一路”游客的“半壁江山”。已经拥有稳定经济能力的80后、70后人群则相对保守。正在成长的95后占比近一成,代表了新的旅游消费力量正在形成。

  另外,聚焦“一带一路”旅游消费人群的阿里“淘气值”显示,近3成用户是超级会员,意味着他们拥有高水平的消费能力和良好的消费信用,同时分享互动行为也更为活跃。这些都是新兴消费主力的典型特征。
 
 
标签: 一带一路

本文标题: “一带一路”将有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244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2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