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行走甘孜高原,在广场、在博物馆、在温暖的农家书屋、在设施齐全的村级文化活动室……我们可以看到老百姓正在享受着“文化惠民”给他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甘孜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州上下的共同努力,甘孜州“文化强州”战略取得了瞩目成绩。大型文体场馆相继落成,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文化设备日益完善,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化场馆免费开放、送文化下乡活动和传统文化节庆活动日益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被社会公众所享用。
文化,犹如一场春雨,无声地滋润着甘孜这片美丽的土地。
文化为甘孜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甘孜腾飞在灿烂的文化星河之中。走进甘孜,蓝天、雪山、草甸、温泉、田园、湖泊,处处美景让人来了就不想走。厚重、灿烂的文化遗产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藏民族风情。规划先行、项目带动、品牌引领,精准化文化产业的遍地开花让“文化强州”近在咫尺,让甘孜人越来越有文化自信,也让甘孜这个古老而年轻的自治州熠熠生辉。
今年3月19日至23日,大型民族音乐剧《康定情歌》在南方剧院巡演5场,集中展现了甘孜大地的歌舞艺术和风土人情。今年6月,甘孜州2016年原创音乐专辑中收录的15首优秀原创歌曲首次通过微信公众号康巴传媒集中面世,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场听觉盛宴。6月,“甘孜州民族文艺繁荣发展计划”正式启动,甘孜州参加2017年《星光大道》四川赛区选拔赛的选手又以优异的成绩闯入总决赛。
无论是原创歌曲集中展示、州内作品出省展演,还是央视栏目进州设点、新人培育全面启动,甘孜州文艺创作亮点频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州委、州政府的加大投入,文化资源的不断整合,文艺创作的推陈出新,文化交流的步伐加快,甘孜州各项文化工作出现了空前繁荣,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共创作文学作品800余篇(首)、出版个人文学专辑15部,创作歌舞、戏剧、曲艺作品近400百余件,美术、书法及摄影作品千余件,创作大型歌舞剧目20余台。
甘孜州本土作家达真创作的长篇小说《康巴》荣获第十届“骏马”文学奖,广播剧《康巴》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推选的歌曲《香巴拉》、《我的家》获全国群星奖,《牧民定居暨帐篷新生活文化行动品牌项目》获群星奖品牌项目奖;郎卡杰唐卡参赛作品《极乐世界》获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创作舞蹈《舞动甘孜》登台央视《我要上春晚》栏目。州民族歌舞团参加韩国举办的国际舞蹈大赛荣获金奖,赴美洲、欧洲、亚洲、香港、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演出,赢得了各国政府及当地观众的高度评价;组团(队)参加西博会、深圳文博会、广州艺术节暨国际演艺交易会、西博会、康巴艺术节、省少数民族艺术节等国内各类文化交易演展会,并获各类奖项;组织承办“圣洁甘孜·走进广东、走进北京”等系列文化宣传活动,对外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
文化遗产保护持续加力
甘孜州既是康巴文化的诞生地,又是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全州民族文化风格独特、底蕴深厚,文化遗产量多类广、独具特色。目前,甘孜州已成功申报格萨尔、藏戏、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3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3个、省级非遗项目62个、州级非遗项目138个,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7人、省级代表性非遗产传承人85人、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95人。
“随着老一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逐渐年老离世,一些非遗项目恐怕要永远消失了。”这是甘孜州不少文化工作者的担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以来,甘孜州加力推进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电子数据库建设,并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目前,甘孜州已完成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电子数据库建设,该数据库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照片等多种手段,实现了对全州重点非遗保护项目调查及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全方位、立体式记录,能够永久地如实反映非遗项目的本真原貌。
今年,甘孜州继续对标“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践行“非遗保护活态活力的实践”理念,推动非遗工作纵深发展。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此次普查通摸底调查了全州1319家行政单位、3452家事业单位、287家企业、247家其他单位,最终实现了对48家国有单位和宗教寺庙场所内收藏的4439件文物藏品的普查、登记和信息录入。
重点文物保护报成效明显,白玉县嘎妥寺、白利寺的安防工程和桑披岭寺的消防工程等3个重点文物项目已在国家文物局立项,九龙县吉日寺、新龙土木寺的150万文物维修保护资金已落地,修缮泸定桥、丹巴古碉群、修复白利寺壁画、实施拉日马石板藏寨安防工程等4个项目的方案已顺利上报。康巴文化研究院“四大工程”推进有力,《德格雕版印刷博物馆》项目已完成地勘、概念设计和设计招标工作,今年上半年,《大藏经复刻》项目共完成投资134万元,验收合格雕版1340张,《格萨尔展览馆》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数字印经院》项目正在进行壁画、经版和版画的勘测、统计工作。非遗文化产品宣传营销取得突破,今年5月,甘孜州非遗文化产品在第十三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三金、两银、一铜的大好成绩,达成现金销售收入200余万元,意向性签约150万元,今年6月,甘孜州共组织14类、600余件非遗项目文化产品参加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实现了“文化精彩展示、非遗项目推介、产品宣传促销”目标,现场签订销售合同70万元。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有序推进展,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申报工作均如期推进。
据了解,近年来,甘孜州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采取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全力以赴做好文物和非遗项目的挖掘、申报、提升工作,推动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完成了州民族博物馆景观改造和展陈布展工作,并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免费对外开放,组织实施康巴文化研究院“四大工程”建设,启动了歌舞数据库建设,完成康巴精品唐卡复制工程,实施甘孜白利寺、理塘长青春科尔寺维修保护工程建设,出台了《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于2013年8月1日正式实施,编辑出版发行了“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并在全州各县新华书店正式上架出售。在近几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甘孜州选送的锅庄舞、藏戏、巴塘弦子、川西藏族山歌等先后获得展览和演出类“太阳神鸟”金奖、获非遗节最高奖项——“特别奖”和“太阳神鸟”最佳表演奖、组织奖。
文化能穿越千年历史,跨越心灵障碍,抵达内心感受,只有有效解决农牧民群众对文化的“饥饿感”和“口味感”,才能增强农牧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进而转化为实施“六大战略”、夯实五大基础、决胜全面小康、确保长治久安的磅礴力量。文化惠民的累累果实正提升着全州干部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