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人类使用时间最长的器物之一,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被发现于江西万年,距今已经有两万年的历史。
陶器的出现可不只是多了炖肉这种烹饪方式那么简单,它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使得五谷可以经过加热处理成为食物,采集成为狩猎的有效补充,扩大了食物来源范围,以至催生了农业。
陶器也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难怪有学者认为,应该在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再加上一个过渡的陶器时代。
伴随着生活生产方式的进步,人类逐渐成为了食物链顶端的存在,饱暖之后就有了艺术等精神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于是作为实用器物的陶器便又成了最古老的艺术品。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我国便出现了最早的彩陶。
又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也就是距今四千年左右的时候,陶器中的精品又突然被赋予了专门的意义,成为了身份等级的象征。
辽西古文化范围内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大甸子墓地出土的彩绘双腹罐就是这一类代表器物。有研究者认为这种彩绘陶是祭祀、随葬用的礼器。
一个遗址就出土了420件彩绘陶
彩绘陶和彩陶别看只差一个字,却是两种不同的陶器。彩陶,就是在制作好的陶器上画图像,然后再放在火上烧,图像的颜色与器壁便融为一体。彩绘陶则是在陶胎烧成之后在其表面进行彩绘的陶器,又称烧后彩绘陶。
彩绘陶出现的时期其实很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山东龙山文化;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马家浜文化都出土有彩绘陶器。
当时的彩绘陶就是为了使得生活中器物美观,只要是泥质陶盆、壶、瓶、罐、盘等都有彩绘。彩绘陶以黑、褐、红色为地,用红、白、黄、绿色矿物颜料绘图案。纹饰以几何图案为主,有圆点、条带、云纹、涡纹、回纹等,也有一些构思复杂的图画,如蟠龙、变体动物纹等。
而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多数都出土于先人墓地,数量上尤以大甸子墓地为最,出土彩绘陶器420件。
其他考古发掘出土彩陶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主要有:辽宁北票丰下遗址一件折腹盆口沿和腹部有彩绘图案。内蒙古赤峰蜘蛛山遗址出土14件彩陶残片,器形有陶尊、陶鬲、陶豆、陶罐等。在敖汉旗范杖子发掘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八十余座,B区凡是殉猪、狗的墓葬都出土有彩陶,器形有陶罐和陶鬲两种。C区发掘墓葬29座,出土的彩绘陶器有陶罐、陶鼎、陶豆等。
出土的彩绘陶器主要器型有尊、豆、罐、鬲等,多数使用红、白两色矿物颜料描绘成卷曲的线条,再构成连续的单元,组成精美的云雷纹、卷云纹、兽面纹。
有的彩绘陶以黑、红两色绘出鲜艳华丽的横条纹、斜线纹、三角纹图案装饰;也有的彩绘陶以黑、红、白三色绘出精美醒目的双勾连续变体云雷纹。
大甸子出土的彩绘陶器还有少数纹饰是以动物面目为图案的主体,器物整体的画面分割及主辅纹饰的配合,与黄河流域年代较早的铜器纹饰风格很相似。
从随葬用品上能看出男女分工
大甸子墓地据碳十四测定年代约为公元前1695-1735年,相当夏的时期。
在大甸子出土的彩绘双腹陶罐高27.5厘米,器物造型独特,器身有双腹,像是两个陶罐结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双腹罐”,又因为形状有点像宝塔,也称为“塔式瓶”。通体彩绘,用黑、红两色矿物原料,彩绘出横条纹、斜线纹、云雷纹,三角纹等图案装饰。下腹是花瓣纹,状如火焰。整个彩绘双腹罐造型别致,色彩鲜艳,纹样醒目而华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彩绘陶虽然颜色对比鲜明,绚丽斑斓的,但与经高温焙烧而成的彩陶不同,色料附着性不牢的彩绘陶花纹受潮或经水容易脱落,很难保存。因此专家们推断,这种彩绘陶在当时就不是实用器,多数作为祭祀等重大活动的礼仪用器或随葬之物。
大甸子墓地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无论大小都是头向西北,在不到1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密集排列了800多座墓葬,井然有序,墓与墓之间罕有打破关系,可见当时墓地表面必设有标志,是在有管理状态下使用的。
墓中箱型葬具不同,有木制、石制或以土坯垒砌而成。随葬陶器的墓有600余座,最少的为1件,最多的达12件。从随葬品来看,女性以纺轮随葬,男性以斧、箭等随葬。墓葬中虽保留着氏族社会的传统,但已看出男女分工和贫富差别。
随葬的器类有鬲、爵、鼎、罐、尊等,共计1600多件。随葬陶器通常是以鬲、罐为一组,一般成人多用一组,礼遇隆重的才用二组或三组。
大甸子墓地出土兽面纹图案的墓葬共37座,都是大型或较大型墓葬,在整个墓地的分布与出陶鬶、陶爵两种酒器的墓一致。总体上看,在墓圹规模大、随葬陶器数量多的墓葬中彩陶出现的频率高,高规格的彩陶有集中分区的现象。
研究者表示,出土彩陶数量多的墓葬,墓圹大、随葬陶器多,墓主身份地位高。这说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已存在明显的社会分化,墓葬中随葬的彩陶不仅是一种冥器,同时也成为丧葬礼仪中的一种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