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木质建筑颐养之道:防潮防蚁防木蜂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1-12 08:52:22
核心提示:杭州河坊街牌坊忽然倒塌,缘由初步肯定为木构造腐朽所致。
  杭州河坊街牌坊忽然倒塌,缘由初步肯定为木构造腐朽所致。

  在杭州,相似这样的砖石与木构造混搭的古建筑或仿古建筑还有不少。在杭州这样多雨湿润的环境下,它们能否平安?它们平常的防腐维护是怎样停止的?记者昨天停止了走访探寻。

  明朝的吴宅、清朝的王文韶故居年事已高,过得还好吗;虎跑泉边蚁虫繁华、终年湿润,那里的众多仿古建筑又如何;钱王祠牌坊同样是“混搭构造”,和河坊街牌坊最为类似,是不是也存在相似的平安隐患……

  昨天夜里,杭州市上城区各街道召开紧急会议,面对牌坊倒塌事情,触类旁通,请求各部门从今天开端对一切具有事故隐患的建筑(包括牌坊在内)停止地毯式平安排查。

  钱王祠牌坊:

  木石衔接用销子固定,不太会有受潮隐患。与河坊街牌坊类似,西湖边钱王祠有5座牌坊,同样是“石木混搭”:下半局部是石制,上半局部是木构造屋盖,飞檐翘角。

  昨天记者来到现场,由于靠近西湖边,这里同样游人如织,煞是繁华。认真看钱王祠的牌坊,能明显看出与河坊街牌坊的区别。这5座牌坊固然同样是石木混合构造,但石与木的衔接,采取的是铁销固定的方式,而不是“木头插进石头里”。

  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省古建筑研讨设计院院长黄滋。黄滋说,钱王祠的这几座牌坊,结构上采用传统的木石构造,柱子用的是石头,斗拱、屋盖用的是木头。

  “由于柱子上面的斗拱挑出来的屋檐很大,要思索它的稳定性,就用铁件牵引木柱两侧,这也是古建筑传统的工艺技术。”黄滋说。

  铁制的构件,由两根又粗又长的铁钩子组成。由于屋盖很大,风力太猛的时分,牌坊容易头重脚轻,用这样的铁件固定,很稳。

  黄滋说,假如“木头直接插到石头里”,雨水沿着石柱流下来,很容易积水、湿润,会形成断裂;而销子固定的“叠放”方式,就不会有受潮隐患。

  清宰府明吴宅:

  每隔两三年定期油漆颐养,防虫防雨水。我们去的第二个中央是吴宅。

  说起吴宅,很多人都会有些生疏,可假如提到杭州古玩市场,素日里喜欢到那里淘宝的老杭州一定很熟习。这座杭州现存范围最大、保管较完好的明代古宅,建于万历年间,也是杭州市文保单位。400多年下来,这座私家花园照旧宅院深深,回廊、夹弄、边门、别院,皆保管完好。

  杭州市文保所文物巡查科科长段虹通知记者,他们在“海葵”分开之后,还特意去吴宅突击检查,并没有发现漏水现象,“表现很好”。

  而清朝丞相王文韶故居位于清吟街,这次台风前后,工作人员对阁楼、瓦顶都细细检查,并没有丝毫纰漏破损。

  “木构建筑自身是‘弱势群体’,木材寿命有限,遇水容易腐蚀、风化、霉烂,所以日常维护十分重要。”工作人员说,大多数木构造文保建筑每过两三年,都要定期做一次油漆颐养,能够防虫、防雨水。

  在木构建筑的行业内部传播着这样一句俗语:木头干一千年,湿一千年,不干不湿两三年。浅显点说,木材质坚持枯燥或者痛快浸在水里,都能保管较长时间,最怕的就是处于湿润环境,易被腐蚀。“木头这东西,假如维护不好,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风吹雨打的,两三年就容易坏。”

  有趣的是,只需头几年不烂不蛀,一些用了几百年的木头柱子,反而比小年轻更“强健”。

  “有时分,老木头的一截有些腐朽,我们不舍得丢弃,就给它做个截肢手术,接上一段新木头,继续用。”工作人员说,很多新木头属于“速生木”,远远不如老木头坚固。

  虎跑李叔同留念馆:

  5月曾查出隐患,赶紧给木横梁装置了铁条

  “木构造建筑,最怕老三样:湿润、白蚁、木蜂,”担任建筑文保的工作人员通知记者,虎跑位于山间,泉水川流,特别湿润。

  李叔同留念馆大门前的飞檐下,记者发现,支撑飞檐的木横梁与房屋的朱红色门柱衔接处,三根“L”外形的铁条分别从左右侧以及木横梁的下方将两块红色的木柱子牢结实定在一同。

  工作人员说,今年5月清扫屋檐卫生时,忽然发现木横梁与门柱子的衔接处有松动现象。认真一瞧,木横梁的边缘都有不少木屑掉落。
 

本文标题: 传统木质建筑颐养之道:防潮防蚁防木蜂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2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